全國紡織產品開發工作會議召開
- 在舉國歡慶十六大勝利閉幕的喜慶氣氛中,備受業內關注的一年一度的全國紡織產品開發工作會議于11月20日在北京隆重召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原紡織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流行色協會會長王曾敬,國家經貿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張莉,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各專業協會負責人以及2002年度中國流行面料入圍企業代表,25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代表出席了會議。本次會議突出的主題是創新——技術引導開發,質量促進發展。
圍繞創新這一主題,杜鈺洲在會上作了《全面提高紡織工業創新能力,加快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推進》的專題報告。杜鈺洲說,提高創新能力是中國紡織工業現階段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一項重要的歷史任務。完成這項任務,不僅有全球化競爭的外部壓力,而且有提高紡織工業勞動生產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動力。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有科學技術的推動,還要有企業機制的推動;既要有企業家和開發人員的開拓創新能力,更要有整個隊伍的適應創新的素質。企業應努力創造一種產品開發設計創新的氛圍,培養產品設計人員對新興產品的敏感性,在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后,要加入創新的思想,徹底改變目前我國紡織行業“一流設備、二流產品、三流價格”的現狀。他說,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開拓促進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新途徑。發展必須堅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沖破,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結合紡織工業實際情況,能否普遍地大幅度提高紡織工業的創新能力,是檢驗我們行業落實十六大精神,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的一塊試金石。
張莉在會上說,今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紡織工業生產、效益和出口都保持了穩步增長,特別令人鼓舞的是產品開發創新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13.6%,新產品產值率同比增長8.3%,超過了工業總體增幅。但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紡織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能否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動產業升級,能否以有效的市場營銷模式整合全行業資源,形成集合優勢來應對國際上日益激烈的競爭和新型貿易保護壁壘,從而在2005年取消配額限制后全面發揮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是我們集中探討的課題和努力實踐的工作。
為期兩天的全國紡織產品開發工作會議內容豐富。除安排國內外紡織行業專家對紡織產品開發方向、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企業產品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及相關技術問題進行深入解析外,還特別邀請行業權威及國家經貿委有關負責人對當前紡織品生產格局、能力以及進出口產品方向進行了詳細分析與介紹,以期達到引導企業產品開發工作的目的。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孫瑞哲作的《尋找創新的靈感》專題報告,使與會者深受啟發。他詳細分析了全球紡織產業鏈走勢和紡織產品走勢,提出了我國紡織產品開發的方向。他說,我國目前提高面料檔次和水平面臨三個問題:一是整體聯合開發不夠,上下游企業各自為政,二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沒有技術跟進狀態,三是相關政策不完善。他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抓住創新這個關鍵,進行觀念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銷售創新。
會上,頒發了2002年度紡織產品開發貢獻獎,表彰了78家中國流行面料入圍企業,同時揭曉了中國紡織面料及花樣設計優秀設計師評選結果。獲得貢獻獎的5家企業是:山東如意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綠洲紡織責任有限公司、彩虹莊布業有限公司、深圳新龍亞麻紡織漂染有限公司、泉州海天輕紡有限公司等5個企業。
這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