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國標 :紡織業應依靠技術進步提升產業水平
- 作為在紡織行業奮斗多年的老領導、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國家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季國標認真學習了黨的十六大報告之后深有體會地說,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上所作的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在新世紀頭20年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中的主要任務。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聯系實際,紡織業首先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一,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裝和紡織品。十六大報告指出,在新世紀頭20年,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對于紡織行業來說,這就要求我們為人們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衣物。從數量上講,目前我國人均紡織品產量每年在9公斤左右,減去出口后,年人均消費量為6~7公斤,低于世界人均消費量30%。從質量上說,我國紡織品、服裝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適應更高水平小康社會要求,使我國城鄉人民實現全面“豐衣”,紡織行業還需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二,繼續擴大出口創匯,提升綜合國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為增強綜合國力作出更大貢獻,就要求紡織行業在對外貿易水平、外匯結余、總量上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紡織作為出口創匯的重要行業,2001年出口達到533億美元,占全國的21%,占世界貿易的14%,為國民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應該看到,目前紡織業的出口還主要依靠數量取勝,有些產品的單價只相當于國際水平的1/3。下一步,紡織行業要抓住加入W TO的機遇,加大產品升級步伐,在國際市場上適銷對路,提高價格和效益,為國家創造更多的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