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民營經濟一統“江山”
- 中國浙江網10月31日消息 當眾多民營企業為過高的上市門檻愁眉不展時,臺州的仙居制藥、中捷、力寶等40家民營企業卻在今年8月12日大舉組團赴香港推介上市。此舉如石擊水,一時,臺州發達的民營經濟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媒體的極大關注,成為人們再次談論的焦點。
以各類個體私營和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的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近年來臺州經濟騰飛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到2001年底,臺州市產值500萬元以上的民營工業企業有2300多家,其中上億元的企業70家,民營經濟占了臺州經濟總量的95%以上,全市各類企業99%以上產權為民有。
作為中國股份合作制企業的發源地,臺州民營經濟的發展經歷了20多年的變遷。上個世紀70年代,臺州工業經濟發展還十分緩慢,當時在臺州民間出現了一種最早的股份合作形式叫做“打硬股”,但并未被人們所重視。80年代初,隨著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打硬股”現象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82年6月,原溫嶺縣工商局正式給牧南工藝品廠等4家企業頒發了“聯戶企業”營業執照,并在1983年初將企業名稱進一步確認為股份合作制企業,從而成為中國首家取得合法身份的股份合作企業。1986年,原黃巖縣委發出了《關于合股企業的若干政策意見》,成為中國第一個鼓勵和支持股份合作經濟發展的官方文件。經過20多年的努力,臺州的民營企業在發展中不斷壯大,吉利、飛躍、蘇泊爾、星星等以前不知名的民營企業現在已經成為大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有關資料顯示,2001年,國內惟一的民營汽車生產企業吉利集團排名中國最大企業集團500強的第442位,年營業收入超過22億元;2001年,蘇泊爾壓力鍋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在48%以上,產品還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各國;今年,飛躍集團出口創匯預計將突破1億美元,出口產品在發達國家市場所占比例將超過50%……
至目前,臺州發達的民營經濟形成具有明顯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優勢行業,醫藥化工、汽摩配件、塑料模具、家用電器、服裝機械、水泵閥門、工藝禮品、食品加工、鞋帽服裝、電力能源等10大行業在國內都有比較優勢,另外,包括蘇泊爾壓力鍋、工業縫紉機、星星冷柜在內的24個產品,市場占有率名列全國第一。
依靠民間資本發展民營經濟這條富有地方特色的路子,被國內經濟理論界概括為“臺州模式”。這種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越發體現出機制靈活、產權清晰、業績優秀等優勢。中國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為此感慨說:“市場經濟體制給了民營企業平等的地位,我們揚眉吐氣,如魚得水。”
個私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在臺州的遍地開花可以證明,民營經濟已在臺州占有絕對主導地位,不僅如此,股份合作制在臺州已經從工商業延伸到農業、漁業、交通、水利、金融、文化、教育和社會中介組織等行業。到目前,臺州已擁有1300余所社辦的學校,13家股份制醫院。就連全長82.8公里、工程概算造價為38億元的臺州高速公路也是以股份制的形式建成的。
臺州民營經濟在臺州獨領風騷,今后經濟發展的路子怎么走?臺州常務副市長趙金勇說:臺州經濟必須突出“以民為本”的理念,要極力發展產權制度“民有”、經營方式“民營”、投入機制“民資”的民本經濟。(陳國炎 朱忠誠 王哲 吳逢旭 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