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設備大國角色轉變
在2002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上,行業協會對外宣布中國從縫制機械生產大國到強國的進程加快———
日前,中國縫制設備協會在一份文件中顯示出一個重要信息———中國成為目前世界縫制設備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信息中心統計數字顯示,中國有一定規模的各類縫制設備及零部件生產企業近500家,年產各類縫制設備800萬臺,年出口創匯4億多美元。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信息中心對行業內109家企業的統計,今年1-6月份縫紉機產量、產值、利稅均比去年同期增長58.5%、36.8%和9.1%,這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自1999年以來連續三年快速增長。
9月20日至23日,2002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A2002)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為展會剪彩并參觀展覽。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介紹,此次展覽會面積46000平方米,來自海外13個國家和地區的105家企業以及國內的513家企業攜最新產品及技術參展。在短短4天的展出期間,來自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萬人次的客商參觀展覽會。這一主題為“新時期、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的專業展覽會已經成為名列世界第二的國際性專業展覽會,也是亞洲地區影響最大、規模最大、觀眾最多的專業展覽會。展會的規模和影響足可以作為中國縫制設備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一個佐證。
與往屆展會有所區別的是,此次展會國際化程度要高許多。記者在展會現場采訪時再次感受到中外巨擘同臺獻藝的魅力。人們可以把世界當前最為先進的技術盡收眼底。德國皮革與服裝機械協會首次組織國家展團參展,展團內的杜可普公司、百福公司等展出的平縫機、成衣生產流水線系統等代表當今行業發展的最高水平,被業內人士作為風向標看待紛紛觀摩學習;以上工、標準、飛躍、中捷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企業近年來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最新產品。其中包括各類縫紉機、電腦繡花機、裁剪、熨燙及電腦設計打版系統、電機、臺板等縫紉機配套附件及縫紉機零部件等。以繡花機為主打產品的北方天鳥則推出有16個機頭同時作業的繡花機。據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葛曙光講,以他業內專家的眼光來看,此次展覽基本上涵蓋了國內外縫制設備行業的精華,特別突出的服裝CAD/CAM技術及設備在本屆展覽會上有了突破。
著名縫制設備品牌飛躍的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入世效應的逐步體現,我國服裝、鞋帽、箱包、玩具、裝飾等相關行業迅速發展,使得人們認識到最大的縫制設備市場在中國。通過國際化交流的機會和次數的增加,國內品牌會迅速進行行業整合,盡力趕超國際品牌的水平。 田民裕說,由于中國具有良好的工業技術基礎、完整的生產配套體系和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生產的產品正好滿足發展中國家對物美價廉的縫制設備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國擁有的500家生產企業和800萬臺各種縫制設備的產量,產量占全世界的50%-60%,足已證明我國是縫制設備生產大國,但其產值僅占世界的12%-15%,相對還比較弱;隨著國際間產業調整與轉移的浪潮,世界著名的縫制設備跨國公司紛紛來華投資建廠。比如此次展會,日本重機、兄弟、飛馬、大和等著名公司就紛紛增大幅度增加攤位,表明了其進一步搶灘中國市場的雄心大略。所有這些都將促進我國從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轉變、繼而成為世界縫制設備制造中心。 有業內人士說,中國加入WTO,縫制產品的被動出口被取消,產品出口將得到跳躍式的增長,對縫制設備的需求也隨之增大,這些都極大地拉動了中國縫制設備業的發展,促使中國成為世界縫制設備的中心市場。照今年上半年統計數字所表明的情況來看,中國完成由世界縫制設備大國向強國轉變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