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信息化比多元化更重要
經營品牌是關鍵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服裝企業經過了產品產量、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的競爭。進入21世紀,產品的市場競爭已轉變為服裝企業對市場響應速度,服裝產品品牌和技術創新能力的競爭。目前上市的服裝板塊中有知名品牌的上市公司有仕奇實業、美爾雅、雷伊b、雅戈爾、杉杉股份和華源股份等。他們的主營利潤從1999年到2002年的4年平均增長較快。而服裝板塊中的經營多元化的上市公司的主營利潤4年平均增長相對較慢。由此可見,經營品牌的上市公司比經營呈多元化的上市公司更具投資價值。另外,一直以來,我國作為世界公認的服裝出口第一大國,但正如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湯敏儀指出的,出口服裝中沒有一個在世界上叫得響的名牌,服裝生產企業大都為別國做“嫁衣”,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牌加工等方式占據了出口服裝總量的一半以上,沒有哪家能以自有品牌出口的額度占到總出口額的o.5%。我國服裝創名牌成為了一項最為迫切的任務。信息化勢在必行
在歐洲,最頂級的服裝都限量生產。自有品牌要想經營成名牌,有四個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價格、產品質量、營銷、渠道。這四個因素中,尤以渠道的建立和拓展為最困難,而渠道的管理則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特別是供應鏈的管理。為了防止一方面專賣店斷碼缺貨,而另一方面分公司和工廠的倉庫又堆積如山的現象出現,就必須要將專賣店、分公司和工廠的庫存信息集成。目前華聯控股、龍頭股份和華源發展的內銷渠道以及杉杉股份的特許加盟都是渠道信息集成的典范。另外,OEM是我國目前服裝行業的常見經營模式,也就是接訂單生產。按訂單準時交貨是OEM廠商成功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統就很難實時查看每張訂單的執行情況,并由此根據生產能力優化排產。還有,為了加強采購和庫存控制,服裝企業需要提高供應鏈管理的透明度,要能夠精確地跟蹤原材料、加工流程和最終產品;為了保證現金流量和投資回報最大,就要使運作達到最優化,這就需要來自產品和分銷兩方面的財務信息。目前雅戈爾的國際服裝城就是集設計、生產、銷售、展示、商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服裝生產基地。所以,服裝行業的信息化勢在必行。
信息化現狀
服裝企業對財務軟件和CAD設計軟件的應用相對來說比較普遍,而ERP系統的應用比較少,且自行開發和購買的比例相近。也許他們有一套最基礎的財務軟件或是一套進銷存系統來管理企業的物流,但許多中型甚至大型服裝企業的運作都沒有使用MRP(物料需求計劃)或MRPⅡ(制造資源計劃)系統來集成預測、生產計劃、采購管理,更提不上通過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來集成業務與財務流程。
像上述企業所擁有的這些計算機系統很多是他們自己開發的。剛開始往往是因為急需管理居高不下的庫存,而不得不花很長時間開發了庫存管理系統,接下去,進貨有了問題,再開始編寫采購系統。而這些子系統往往是獨立的模塊,形成了信息的孤島,無法與購買的財務軟件集成。雖然這些系統也是企業完善了很多年而形成的,然而當前,這些還不成熟的系統都面臨著如何趕上21世紀步伐的巨大挑戰。另外華源股份聯合中國紡織進出口總公司、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中國化纖總公司、中國紡織機械(集團)公司、中國紡織保稅貿易中心等聯合發起成立上海華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國內最大的紡織專業網“經緯中國網”。服裝類上市公司對INTERNET網的使用正在加強。 口和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