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第一年我國的經濟運行分析
我國入世的正向效應有所顯現。中國由于穩定的政治環境、快速發展的經濟、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及生產配套能力的增強,吸引了許多跨國公司將其生產和采購轉移進來,外商投資企業在出口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國民經濟多數指標的表現已經預示著經濟開始由政府政策主導增長的階段,轉入了政府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政府在應對貿易爭端上進退有度,表現出日漸成熟的行政手法,而相關企業已經逐漸拋開過去那種消極的心態,開始以理性而積極的姿態走上前臺,以平和的心態坦然應對世貿組織框架下的貿易爭端,在國際貿易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爭得有利的貿易地位,正在獲得廣泛的認同。
我國入世已近一年。入世對中國經濟影響的討論已經逐漸從預測、判斷轉向對客觀現實影響的觀察和分析。“入世第一年,機遇大于挑戰。入世對中國的影響,看長遠效應,不是第一年就有很大的機遇,第一年就有很大的挑戰。”(石廣生,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專題采訪,2002年10月18日)。這一評價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入世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實際影響,與目前社會各界的基本看法和總體判斷比較吻合。
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和穩步運行顯現了入世的積極效應
(一)出口快速增長是支撐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形勢跟蹤課題組研究認為,我國入世的正向效應有所顯現。中國由于穩定的政治環境、快速發展的經濟、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及生產配套能力的增強,吸引了許多跨國公司將其生產和采購轉移進來,外商投資企業在出口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1-8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7.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7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9.2%。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國家加快了出口退稅進度,加大對企業出口的信貸、稅收、國際結算和保險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并有效應對國外反傾銷等貿易壁壘,進一步放寬對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準入限制,形成了較為良好的有利于出口的政策氛圍。同時,抓住美國、亞洲經濟出現階段性強勁復蘇的好時機,擴大了對這些地區的出口,1-7月我國對美國、香港、東盟和韓國的出口分別達到了21.3%、23.4%、24.9%和17.7%,有力地彌補了對歐盟和日本出口的不足。
國家統計局分析認為,出口的快速增長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表現出逐季回升的態勢。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716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7.9%。其中,一季度增長了7.6%,二季度增長了8%,三季度增長了8.1%。前三季度我國共實現出口額2326億美元。其中,一季度出口增長9.9%,二季度出口增長17.9%,三季度出口增長28.7%。這個速度是近幾年來最高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等指標,持續在高位上平穩攀升,說明微觀經濟主體對宏觀經濟和自身發展趨勢的信心增強。國民經濟多數指標的表現已經預示著經濟開始由政府政策主導增長的階段,轉入了政府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