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紡機產品競爭力迫在眉睫
- 進入新世紀,人們對衣著、裝飾、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也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裝飾、產業用紡織品的比重將逐步加大,對衣著用紡織品的質量、功能的要求也將進入更高的層次。為適應這些變化和要求,紡織機械器材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必將進一步加快。
首先,產品結構的調整將呈現以下幾個趨勢:(1)以電子技術代替機械技術,以自動控制代替人工控制,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液壓技術。紡機產品的電子化、智能化將進一步普及,進一步適應紡織品高性能、多功能的要求。(2)高速、高產、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3)節能、環保的要求將越來越引人注目,標準將越來越完善。
從產品品種看:化纖設備,聚酯設備向大型化、連續化、柔性化和短流程發展,國外已經采用年產20萬t(600t/d)的裝置,國內年產15萬t以上的裝置也陸續推出。同時,將進一步強化裝置的自動控制系統,使之適應多品種、多功能、優質化的柔性生產系統。在化纖紡絲、卷繞、變形等方面,繼續向高速、高效、短流程、大型化、自動化、多功能化發展。滌綸短纖直接紡生產線國外已經采用了9萬t/a,國內制造的3萬t/a的生產線已經投人使用,更大規模生產線的制造已經為期不遠。滌綸長絲直接紡絲設備發展更快,POY絲的卷繞速度可達5000m/min,滌綸工業絲卷繞速度已經超過6000m/min,高速卷繞頭速度達8000m/min。適應復合紡絲多樣化需要的各類新型組件不斷推出。滌綸、錦綸、丙綸等細旦絲生產技術和設備已向著優質化、系列化、多功能化發展。各種新型纖維的出現,如:Lyocell、Ten-cell、Newcell及我國自行研制的大豆蛋白纖維等,必將對化纖設備的發展提出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