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出乎意料增長的背后
- 臨近年末,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6000億美元已成定局,其中,凈出口增長將一舉扭轉近年來的被動局面——對GDP的貢獻可望首次由負轉正。面對不斷攀升的進出口統計數字,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表示:結果超出預料,比預計的要好。
在全球經濟較為低迷,美、英等國復蘇緩慢的背景下,中國入世元年呈現出的這一戲劇性局面,令人欣喜之余,也值得冷靜回味。
出口大批量增長從何而來
外貿增長的顯著業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進出口貿易總額仍然實現了兩位數字的增長,截至11月底,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5601.8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進出口的總額,同比增長21%;二是出口貿易增長尤其突出,全年將一舉超過3000億美元。預計全年凈出口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將在10%左右。
探究外貿出口增長的原因,“WTO”的影響因素可謂無處不在。專家們認為,WTO無疑在深刻改變中國外貿增長的模式,今年外貿增長的走勢變化,僅僅是初露端倪。
“我們過去在分析出口因素時,總是在世界經濟起起落落中尋求答案。其實,高收入國家的經濟低迷,未必會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造成太大影響,反而會增加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認為,2002年外貿出口保持良好趨勢的原因,一方面是與政府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制度和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有關系,更重要的是來自市場的活躍因素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帶來新的推動力。
“原先的估計有偏差,是沒有充分估計到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經濟可能帶來的促進作用,沒有充分看到市場因素被激活后可能帶來的巨大力量。”邱曉華這樣強調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經濟的重要作用。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外貿進出口體系進行了縱深改革。一大批原來沒有出口權的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獲得了出口權,這些富有活力的企業成為出口快速增長的有生力量。而隨著國內投資環境的改善和全球產業的轉移,中國被跨國公司更清晰地定位為制造業基地之一,紛紛來華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出口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占據了出口份額的半壁河山。
火爆難掩“背后缺陷”
原來擔憂對外貿的沖擊沒有來,預期的好處卻提前到了。不過,仔細品味這份外貿成績單,尚有許多讓人不踏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