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紡織業又一春
毛澤東主席的故鄉———湖南省湘潭市曾被譽為湖南的“紡城”。這里有全省最大的綜合性棉紡印染企業———湘潭紡織印染廠、最大的經緯編織廠、最大的粗紡毛料廠、最大的絳綸長絲廠,到上世紀80年代,已發展成為包括棉紡織、印染、針織、毛紡、絲綢、毛巾、服裝、紡機等七大類產品,成為湖南省最大的綜合性紡織工業基地。
然而,這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國有、集體企業,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遇到了新的挑戰。原來輝煌過一時的企業絕大多數陷入了困難重重的境地,停產、破產、轉行。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陣痛中,這些企業苦苦掙扎了整整10年。經過改革、機制轉換、企業重組、結構調整、買斷、租賃等,使湘潭紡織業又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勃發了新的生機,出現了一個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大發展時期。目前該市總紗錠由改革前13萬紗錠發展到25萬紗錠,總產值由5億元上升到現在的20億元。
該市最大的民營企業———湖南東信棉業有限公司租賃了該市已破產的萬人大廠———湘潭紡織印染廠二分廠作為生產基地,并投資上億元進行技術改革,以高起點、高技術、高效率、新機制把個破產企業搞得紅紅火火,如今走進這個萬人大廠,看不到一點破產的跡象,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錚亮的世界一流的高新紡織機械在高效地運轉著。
東信棉業可以說是湖南的一艘紡織航母,擁有萬余職工。公司下轄湘潭、常德、邵陽三個生產基地和上海、紹興、佛山、張家港、萬邦原料五個分公司,擁有30多萬紗錠和4千多臺布機的生產能力,紗線類品牌“金采”和布類品牌“銀采”產品暢銷全國,還遠銷非洲、韓國、東南亞。在規模上,東信棉業在湖南排第一,在全國同類企業中排第三。
此外,該市還有全省最大的色織布織染整理股份制企業———湘潭萬事達公司,品牌服裝企業———中國虎、神州龍、華笑等,還有新昌公司、三有公司、光華公司、韶峰毛巾等數十家企業,其生產規模、裝備水平、產品開發能力都遠遠超過改革前該市最輝煌時期的水平。
最近,該市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召集全市紡織行業的老板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大家交流了經驗,分享了信息資源,共商紡織行業改革發展大計。
省市有關領導廣泛聽取了意見后還提出了該市紡織行業今后的發展戰略:“由市政府搭臺,民營老板唱戲”,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做到一廠一策,各顯其能,共同發展。一是把有一點規模的企業做大做強,二是讓中小企業“靠大靠強”,“配大配強”;三是讓破產企業“買強賣強”,使紡織成為該市的支柱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