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技術進步綱要(五)
三、生態紡織品和環保加工技術
生態紡織品及環保加工技術開發是我國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保護我國公民身體健康的需要,也是擴大出口、進軍國際市場的需要。
生態紡織品有以下三個特點:1.生產過程中對環境不造成污染;2.在日常穿著和使用紡織品的時候,不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其有害物質的含量要降低到最低限度,符合有關的國際標準;3.紡織產品可分解處理,可以循環回收使用,不能釋放有害物質,可以焚毀而不污染空氣。
當前生態紡織品和環保加工技術要開發研究以下6項關鍵技術:
1.微懸浮體染色新技術
微懸浮體染色新技術是我國的原創技術,染料分子在染浴中的聚集狀態、染料對纖維表面的吸附模式、染料分子向纖維內部的固著均與常規染色有本質不同。該工藝上染率可達到95%以上,縮短了染色流程,節省染料并明顯減少染色廢水處理量,染色時間及能源均減少了三分之一,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能耗,符合清潔生產要求。發展目標是要研究建立一套合理、完整的微懸浮體染色新工藝、新技術,并首先在纖維、紗線染色生產中得到穩定廣泛的應用。
2.等離子體加工技術
等離子體處理技術是一種清潔、節能、快速、適用面廣的紡織材料改性新技術,通過對纖維表面進行刻蝕、交聯和化學改性,既可保持紡織品原有的優點,又可賦予其新的特征或消除某些缺點。
該項技術可提高纖維可紡性;改變纖維表面自由性能,改變其潤濕性能;提高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粘結強度;改進纖維染色性能,織物前處理;抗靜電、抗皺等功能整理;提高羊毛防氈縮性能。應加大研究開發力度,使這一清潔生產技術早日在生產中廣泛應用。
3.生物酶處理技術
生物酶處理技術主要應用于印染前處理和紡織品后整理。生物酶前處理技術主要包括退漿、精煉、漂白。生物酶后整理主要包括棉織物的拋光、柔軟、仿舊等整理,還可用在靛藍牛仔服的酶洗和對棉、粘膠、天絲、麻類及混紡織物的生物整理,蛋白酶用于羊毛的柔軟、防氈縮整理。經酶處理的織物大大改善了手感,提高了舒適性。應進一步研發紡織品生物酶整理技術,以擴大應用。
4.環保型染料、助劑開發應用
環保型染料、助劑開發應用是當前印染行業和企業的當務之急。加入WTO后,綠色技術壁壘正在逐漸成為我國紡織品出口的障礙。發達國家對染化料、助劑的使用做出了嚴格的規定,由于被禁染料與助劑數量較大,極大限制了印染工藝的發揮,直接影響企業效益和競爭力,已成為阻礙印染業發展的瓶頸。環保型染料、助劑是推動印染行業發展的催化劑,要加快、加大環保型染料、助劑的開發應用速度與力度。
5.自動制網技術
目前國內傳統印花機基本都配備了計算機自動分色描稿系統,但在制網過程中,由于膠片積累誤差仍會產生接縫不準;網點損失等一系列問題,并且制網時間長。而采用自動制網技術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當前自動制網技術主要有噴墨、噴蠟、激光三類,應用計算機自動分色,直接控制機械部件在花網上打出花型,減少制網時間,提高印制精度,能適應多品種、快交貸需求,同時也可減少膠片污染,符合環保要求。需進一步研究提高精度、減少制網時間,擴大應用。
6.數碼印花新技術
數碼印花產品的印制質量和獨特的印花風格是當前任何印花技術無法比擬的。它不但有高水平逼真印花效果,且不受圖案套數(色)、花型大小的局限,在生產數量上完全適合小批量、多花色;快交貨、個性化的需求。現在,需進一步提高印花速度,解決墨水、噴嘴的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