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技術進步綱要(四)
3.麻紡新工藝新技術研究
--麻類纖維脫膠新工藝技術
目前我國麻類纖維均采用化學脫膠或半脫膠技術,污染嚴重。國內一直在研究生物酶脫膠和麻纖維可控脫膠技術,并已取得小試成果。應用生物脫膠技術可大量減少污染,提高產品質量。對亞麻、大麻在纖維狀態下進行可控脫膠,制成毛型、絹型、棉型等不同長度的麻纖維,可以滿足高支混紡產品的要求,同時處理后的麻纖維柔軟、蓬松,并具有良好的絲光感,大大地提高了麻類纖維的紡紗支數,可紡性和染色性能均較傳統工藝為高,該項技術提高了麻類纖維的附加值。 --麻類織物后整理技術
麻類織物染色上色難、易皺折、刺癢感等缺點阻礙了麻類服裝服飾發展,研究麻類織物染色及后整理技術,解決苧麻織物刺癢感,將促進麻類紡織品消費品市場的增長。
--帶狀精干麻及牽切紡生產工藝技術
麻紡生產工藝流程長、效率低,技術裝備水平落后,國內一直在進行高效短流程技術研究。帶狀精干麻生產技術可以有效縮短工藝流程,改善勞動環境,大大減少麻粒;牽切紡技術可以減少超長、倍長纖維量,提高纖維長度、整齊度,從而提高成紗均勻性。該兩項技術的結合可以實現麻紡脫膠和紡紗技術的升級。 4.絲綢新工藝、新技術研究
--彈力真絲加工技術和新產品開發
柞/桑彈力真絲和膨體彈力真絲是具有高彈性、高強體性和柔軟性的全真絲差別化新材料,該加工技術改善了真絲制品易皺、易變形、易紕裂等缺陷,產品風格獨特,具有普通真絲所沒有的彈性、豐滿性。該項技術能有效地提高低等級桑蠶生絲和柞蠶絲的附加值,給低等級生絲提供了廣泛的消費市場,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絲綢產品印染后整理加工技術
長期以來,絲綢印染產品色牢度和服用性差制約著絲綢行業的發展,要進一步開發、研究絲綢用新型染化料、助劑及配套工藝技術,提高絲綢印染產品的染色牢度;研究易護理高檔絲綢產品整理技術,改善產品的服用性能;開發功能性絲綢產品。
5.針織新工藝新技術研究
--針織物連續前處理工藝技術
目前針織品前處理工藝主要是間隙式的,其缺點是耗水極多,每噸布費300噸水,耗能、占地面積、用工都很不經濟,無法適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因此,研究開發新型的連續式圓筒或平幅針織物連續前處理工藝及設備已成當務之急,它將對針織能力上規模、產品質量上檔次、節水、節能起到重要作用。 --針織物高檔整理技術
針織品的一個明顯發展趨勢是逐步向高檔化、時尚化方向發展。針織物的優勢在于穿著舒適、富有彈性,其不足在于尺寸穩定性遜于機織物。通過各種高檔的整理加工工藝,如雙燒毛、雙絲光,再加上符合生態的免燙整理、納米整理技術,使其在保持其優點的條件下,提高產品的尺寸穩定性,以滿足高檔時裝面料的需求。
--全電腦無縫內衣加工技術
無縫內衣作為新一代的內衣,集成形與花型變化于一身,具有穿著合體、樣式時尚的特點。國內進口量已超過2000臺,并呈快速發展態勢。無縫內衣的出口及內銷都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潛力不可低估。該機屬CAD、CAM集合的全電腦機型,為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因此,開發全電腦無縫內衣設備及工藝,對內衣產品的升級換代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