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節唐裝賺“時髦”錢
2001年亮相APEC會議后,唐裝就成了國人過年時最“時髦”的服裝,自然,唐裝也成了商家春節前的主打“品牌”。去年春節前,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唐裝著實火了一把,不僅讓商家賺了個缽滿盆溢,還救活了杭州的眾多中小真絲廠。
與北京、廣州等地不同,我省的唐裝市場遠沒有形成人們預期的火爆場面,投資者也許還在觀望和疑慮:唐裝到底能“火”多久?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幾位業內人士。專營唐裝的王先生認為,唐裝不會是“流星”。
他分析說,服裝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不僅受傳統文化影響,而且受所在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唐裝熱的深層原因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國力漸強,中國人的民族歸宿感增強,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唐裝熱是必然的。 服裝設計師徐先生認為,唐裝流行已成定局。他說,國際時裝界東風西漸已成為一種時尚,中華民族的服裝素材已成為世界各國服裝大師挖掘的寶藏。
其實我們從成龍身著中式服裝頻頻亮相社會舞臺,從電影《花樣年華》旗袍的魅力中,我們應該看到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所透射出來的巨大的經濟潛力。省城太原某商場,一位額前一縷黃色長發的小伙子在服裝區試穿唐裝,引來了不少過往顧客的目光,從小伙子那認真的試衣動作和滿意的眼神中,您能說唐裝沒有市場嗎?趕回“時髦”,投資“唐裝”,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