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根針看德國的紡織機械
- 一根小小的縫紉機針可以做150年,而且做出了一個分公司和代理遍布135個國家,擁有8000名員工的跨國公司;這樣的奇跡并不多見,而奇跡的主角就是生產精密機針的德國Groz—Beckert(格羅茨)公司。
Groz—BeckeC的機針:技術決定品質
除了提供各類普通縫紉機針外,Groz—Beckert公司還根據設備和新需求.研發了特殊的扁、方形暗針,以及針對牛仔服研發的SAN6GEBEDUR,針對細羊毛針織衫和微纖維織物研發的SANl0專用機針和針對全自動縫紉帶多向喂料系統研發的SAN 11 GEBEDUR專用機針等等。
例如SANll具有特殊的針身和避針位的幾何設計,可以減少斷針,跳線,斷線和機針偏移,使整個工作部位具有最高的穩定性、同時特殊的針眼減少了對面料的穿透力。越低的穿透力對布料的保護越高,而且可以減少皺褶和對布料的損壞。相對標準機針,SANll針的80號減少了33%的穿透力,而SAN 11減少了17%。
所有Groz—Beckea的縫紉機針都有一個用線拋光過的針眼。機針除表面鍍鉻外,還可以鍍鈦氮合金(即GEBEDUR)或鎳特弗龍合金(即GEBELUB)、除標準針點樣式外,Groz—Beckea公司還提供特殊針點樣式,如RG—POINT。值得一提的是, Groz—Beckert機針的包裝方式猶如藝術,不僅確保每一根針都得到最好的保護,并且容易取放和識別,還具有防偽保護和條形碼等等。
所有這些機針上的微妙差別,可以算作德國人精益求精精神的一個縮影,體現在生產中就是品質。
Groz—BeckeC的合作:溝通推動進步
Gmz—Beckert與設備制造商、紗線供應商和原材料生產商的密切合作,使其客戶能夠獲得詳細的研究資料:同時合作的過程也是三方互相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習促進技術的不斷進步。 Groz—Beckea的合作者都是全球范圍內各自領域的旗艦企業。
Groz—Beekea積極與世界上著名的縫紉設備制造商合作、例如與德國的Durkopp Adler、Strobe Zsk, 韓國的Sunstar,日本的Tamato,以及中國的中捷,飛躍等等。這些制造商的設備都可以使用Groz—Becken的機針,這一點大大加強了Groz—Beckea機針適用范圍。
為了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并對客戶的要求作出快速的反映,Groz—Beckert建立了一個國際性的生產銷售網絡-早在1918年,Groz—Beckea在美國設立了誨外銷售商。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Groz—Becke開始在德國外的國家設立生產基地,如1954年在西歐,1957年在北美,1960年在亞洲,1993年在東歐,迄今為止,Groz—Beckea在德國、瑞士,捷克,葡萄牙、加拿大、印度和中國都擁有生產基地。這些產品就近銷往135個國家,大大縮短了定貨到交貨的時間、同時通過全世界的網點可以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產品系列,并為客戶提供時尚趨勢以增強快速反映能力-在亞洲的新加坡和香港都有辦事處負責銷售和客戶服務。
這些合作幫助Groz—Beckea解決了當前面臨的諸如新設備、新的質量要求,以及顧客、設計師、質檢和生產四者之間的距離增大的新問題,同時也以這種國際性合作促進了伙伴和客戶的同步發展。
精密優質的德國機器和嚴謹認真的德國人一樣著名:也許只有這樣的民族特點才能生產出這樣的產品。也許是因為這些,他們才擁有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服裝機械展一一科隆的IBM展。從他們的一根針的故事,也許我們可以解讀出德國機械的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