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女裝形成東西競爭格局
杭州人都知道買服裝要到四季青去買,那里不僅有全國著名的四季青服裝市場,還有隨之派生出來的十多個“四季青”子市場,品牌達幾千個,款式數百種,而且價廉物美。去年10月以后,杭城靠近西湖的武林路,又冒出了一個時尚女裝街,媒體對之傾情炒作,宣傳勢頭一度蓋過“四青季”。
市民由此生發疑問;“武林路”要和杭海路上同樣以銷售女裝為主的“四季青”展開競爭了? 杭海路和武林路地理位置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東部,綿延800米的四季青市場群落顯現出無限成熟的商機。每天清晨4時,外地客商就蜂擁而至,到上午八九時,大多數攤位的批發生意已基本做完,接下去的是杭城及其就近縣市區零售為主的生意。 武林路雖起步晚,目前生意還沒做得四季青那么大,但昨日記者的采訪,明顯看到了她不凡的氣勢。一間間店面小巧玲瓏,玻璃櫥窗內的模特,一個個被打扮得漂亮得體,體現出一種有品位的時尚美,撩得人直想入室探一探究竟。入夜,整條街燈光燦爛,由于地處市中心,晚上9時顧客還絡繹不絕。 武林路的確與四季青有競爭,表現在三方面。 打造的品牌有競爭。
武林路上200多家服裝店上標出的服裝牌子,大多曾似相識,是去年媒體在宣傳杭派女裝時出現過的,如“非主流”、“佳奈兒”、“熏香”等,出自杭州自產女裝設計師之手,很多設計師還是老板。而四季青攤位上的服裝,大多為外地牌子,小部分本地牌子,還有部分國際品牌。四季青的生意主要靠外地商戶開拓,外地服裝品牌占主導地位并不奇怪。也就是說,四季青和武林路的定位各有千秋,四季青打造的是“四季青”品牌,武林路打造的則是“杭派女裝”品牌。 客源上有競爭。 一個定位時尚女裝街,一個在人眼中是工薪女裝街,從字面上看兩者不一樣,但實際兩者非常相近。四季青女裝占80%,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以及外地客戶生活質量提高,四季青女裝款式上出現質的變化。新款天天都有,有些很時尚。知情人講,眼下武林路不少店是到四季青拿貨的,還有不少店的老板腳踏兩頭船,一個門面開在四季青,一個門面開在武林路,這就決定了四季青和武林路的服裝部分重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顧客買了武林路的服裝,不會再去買四季青的服裝。
凸現的文化有競爭。 雖然四季青的服裝水準提高了,杭海路上還有兩個杭派服飾城,杭派服裝商會也設在那里,但到目前為止四季青給人的印象仍是普通工薪族和北方經濟相對落后地區人們穿著的服裝,其營銷宗旨是大眾服裝,體現的是工薪文化。武林路就不一樣了,其老板大多是杭城高校相關院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專業素質好,善于把握流行時尚,有創意,會包裝,同樣的服裝,在四季青擺著并不起眼,而掛在武林路的店面里就儼然一件藝術品,身價大增。加之武林路除了服裝還有飾品飾件、珠寶、皮具、美容美發、茶吧咖啡吧等,人們在購衣之余還能休閑美身,體現出一種休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