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拉鏈:“專利炸彈”隨時引爆
- “拉鏈之王”———日本YKK工業株式會社已在我國申請了200多項關于技術和外觀的拉鏈專利,中外拉鏈之間面對面的競爭,使得隱藏于中國拉鏈行業的“專利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被引爆。
專利之爭的背后,隱藏的是中國拉鏈業核心技術缺失的危機。對外國發明的基礎專利進行改進,研發出適應市場的專利新產品,然后重新申請,這是中國拉鏈企業走出“專利圍剿”的必由之路。
在中國拉鏈協會去年年底召開的新一屆中國拉鏈企業年會理事會上,中國拉鏈協會王會長提醒與會者,“ 2003年,我們與日本的拉鏈專利之爭可能就要開始了”。對在座的企業負責人來說,把知識產權放到桌面上還是第一次。
據中國拉鏈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中國現有2000多家拉鏈企業,年銷售額為200億元,以浙江義烏拉鏈業為例,這里年產已達到25億米,占全國總量的30%,是我國最大的拉鏈生產基地。如今,義烏拉鏈出口世界1 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繁榮的背后的隱憂是自有專利太少。相反,被稱為“拉鏈之王”的日本YKK工業株式會社已在我國申請了200多項關于技術和外觀的拉鏈專利。近年,日本YKK公司將生產重心放到中國,面對面的競爭,使得隱藏于中國拉鏈行業的“專利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被引爆。
發明專利,洋品牌獨領風騷
截至2002年10月,在我國申請的與拉鏈有關的專利共計672項,其中發明專利198項,實用新型專利310項,外觀專利164項。而發明專利方面,日本的YKK公司占到146項,占74%;除臺灣省以外的中國內地企業只占6.6%。內地企業在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上均占到46%和38 %;同樣兩項,日本YKK公司分別占到1%和45%。從數字上可以看出,日本YKK公司申請的專利大部分以發明專利為主,內容基本涵蓋了眾多拉鏈產品,甚至包括生產設備和加工方法。“YKK”申請的拉頭形狀外觀專利所占比例相當高,國內許多拉鏈企業目前就使用這些專利。根據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我國企業生產含有這些技術和外觀的拉鏈就會造成侵權,除非經“YKK” 許可并支付其一定費用。
從中國拉鏈生產的發展歷史來看,企業的起步最初大多是從直接仿制開始,對各種專利實行的是“拿來主義”,不少企業對知識產權知之甚少,有的最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與此不同的是,日本企業卻深諳此道,從19 94年8月1日“日本吉田株式會社”改名為“YKK”公司起至今,日本一些企業不僅申請了很多拉鏈的發明專利,近兩年它們更是加快了研發的進度,幾乎每個月就有2至3個專利申請。其中,尼龍拉鏈和拉頭兩項成了研發的重點,專利數量占了一大半比例。我們不可否認,中國拉鏈企業正在使用“別人”的各種專利。一位業內人士坦言,這些發明專利已經占領了許多拉鏈技術的制高點,形成了一個全面、立體的專利保護系統。而中國申請的專利則是以實用新型專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