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產紡機設備的隨想
- 經過幾個不同時期的發展,我國現已躋身于縫制設備的制造和消費大國行列。特別是最近幾年的改革開放,成衣制造業對設備的大量需求,加上零件供應和相關行業的配套齊全,國內的縫制設備生產商更像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一大批從事縫紉機生產的企業。這樣對于用戶來說是好消息。但由于生產商規模不一,經濟實力不一,工藝、技術水平不一,故產品的質量也不一。加上種種原因,同一企業生產的同一品種其產品質量也不夠穩定。由此也造成廣大用戶對國產設備的一種誤解或不信任。以我的工作經驗和廣大用戶的反映,確也能體會到國內外縫制設備的生產及管理上的差距。
首先一個較明顯的是價格方面,由于我們是本土生產及現在的零配件配套較齊全,在價格上是存在很多優勢。但如果生產商太過于依賴價格優勢來贏得市場的話,最終在行業的競爭中將形成不利于企業自身和整個行業發展的惡性循環。事實表明,只有保持一定比例的利潤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售后服務及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新產品的開發。而廠商如果把價格作為促銷的唯一手段,將會制約到自己的持續發展。這點從家電市場的競爭中可發現,完全靠價格站住市場的并沒有幾家。相反,一直認為價格較高的海爾卻越做越大。也可從進口設備的售價上得到對比。進口設備的價格一般是國產的幾倍,但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及生產技術還是遙遙領先于我們。特別在特種機領域。雖然價格的差異很大,但還幾乎全是洋品牌的天下。這也是間接的說明價格并不是市場競爭中的唯一手段。設備的性能、質量及綜合服務更能吸引用戶。從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來看,真正體現效益的并非薄利多銷而是一些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規律就會越加明顯。從發達國家的市場競爭中可看到,他們不會單純把價格作為一種促銷手段,而是以設備的性能及綜合服務來吸引用戶和作為行業間的競爭平臺。這樣將促使他們增加這方面的投資和加快對新產品研發步伐。同時新產品的高利潤也給予豐厚的回報,讓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新的一輪競爭中。像這樣的循環方式將能讓他們的產品及生產技術都保持在先進水平。當然,由于市場環境不同,國情不同,我們不能完全效仿別人的作法。但經過一個初步的發展時期后,確也有借鑒別人成功經驗的必要。正確的認識到現在市場形勢,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取決于市場,市場的大小取決于顧客,而能否擁有顧客則取決于企業能否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一流的服務。這是一條成功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