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紡織工業效益連續三年居全國首位
- 從浙江省經貿委獲悉,去年該省紡織行業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的集群化發展,紡織工業出現前所未有好勢頭,全年紡織品出口創匯和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利潤首次“雙超百億”。至此,從2000年以來,浙江省紡織工業經濟效益已經連續三年居全國首位。
據統計,去年浙江省紡織品出口創匯首次超100億美元,達到108.13億美元,同比增長23.9%,增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全省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108.39億元,同比增長21.43%;實現利潤首次突破百億,達到107.95億元,增長21.32%,利潤總額居全國第一,比重占全國的32.07%。這兩項指標“雙雙超過百億”在浙江省尚屬首次。
浙江已經成為全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去年,紡織品出口占浙江出口創匯總額的比重達到36.75%,占全國出口創匯的比重達到17.5%,這一比重從2000年的14.9%、2001年的16.4%連續攀升,出口量在近三年中先后超過上海、江蘇,位居全國第二。據浙江省經貿委輕紡行業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員分析,浙江紡織品出口量的不斷增長,主要得益于紡織品產品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服裝、家用紡織品、化纖面料、裝飾織物等優勢特色產品出口明顯增加,2002年服裝出口比重已達到62%。同時,一大批民營自 營出口生產企業迅速崛起,成為浙江紡織品出口重要新增長點。去年,這個省民營紡織企業出口同比增長47%,其中民營服裝企業出口增長達159%。
浙江紡織工業快速發展得益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企業裝備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大為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去年,這個省紡織工業完成技改投資217.70億元,同比增長63%,采用的技術裝備絕大部分是國際最先進的進口設備和技術。代表紡織工業制造水平的滌綸熔體直接紡、新型氣流紡紗、新型無梭織機、電腦高速經編機和印染后整理等先進技術,在浙江省得到廣泛應用。到去年底,該省無梭織機的比重已達到50%,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其中蕭山、紹興兩地已達到80%,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采用熔體直接紡生產的化纖產品,國際競爭力大大增強,目前浙江省遠東化纖集團等企業的產品已開始打入國際市場,改寫了長期以來我國滌綸長絲只有進口而不能出口的歷史。
紡織工業進一步集群化發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產業和產業基地,產生良好的規模效益,這是浙江省紡織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目前,紹興、蕭山的化纖及化纖面料產業,寧波、溫州的服裝業,杭州的女裝,平湖的出口工裝,嵊州的領帶業,海寧的經編業,余杭的家紡業,諸暨的襪業等已名揚全國。紹興、蕭山的化纖面料年產量已達到60多億米,全國市場占有率30%以上,這兩地紡織工業總產值已達到10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紡織產業基地。在全國服裝百強企業中,浙江省占有32家,并擁有8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中國名牌,處于全國領先在位。2002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首批授予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縣)、特色城(鎮),浙江16個市(縣)、鎮榜上有名,占全國總數的41%,充分顯示了這個省紡織工業的優勢,為浙江省建設先進的紡織制造業基地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