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業裝設計當自強
- 2003年1月1日起,再見國航工作人員已是新貌換舊顏,聯合重組后的新國航,統一的新職業裝正式亮相,體現的是“新國航、新形象、新服務、新感覺”。新職業裝以“國韻”命名,更加突出了民族感和時尚性。從招標到定款再到換裝,“國韻”在各方面引起的反應,得到的評價,證明它是成功的。毋庸置疑,在新時代、新環境下,新國航很完美的有了新形象。但仍有缺憾,14年前國航制服是皮爾卡丹設計的,14年后是拉皮杜斯設計的,14年中法國人兩次中標,在這項代表著中國職業裝行業最頂級設計的招標中,中國本土服裝設計師全部落馬。為什么?
法國人拉皮杜斯只帶來了設計,“國韻”的工藝、面料都是國內的。那么,在同樣的工藝和面料條件下,國內不少號稱已經和國際接軌的被稱為“大師”的人的作品在哪里?深究一下,國內職業裝產業和國際的距離在哪里?在專業設計師。看看拉皮杜斯的簡歷就明白了,他已不僅僅是一個服裝設計師了,是個發明家。
曾聽圈里的一些設計師說起過職業裝,表情往往是不屑。在他們看來,職業裝設計太機械化、模式化,留給服裝設計師發揮的空間太少。不能體現天馬行空的思想、不能使用種種設計技巧、不能對面輔料進行再創作、不能用夸張的配飾和玄妙的圖案來凸顯主體。可能,大多數設計師樂意把目光投向能夠吸人眼球的,更能展現設計師才華和水平的男女時裝上,這里更有可能獲得鮮花和掌聲。換個角度來看,生活裝的設計對象,群體相對比較單一固定,消費者的年齡段、性別、個性、文化水平、審美能力、消費能力等都在一個水平線,設計師容易駕馭;而職業裝的設計師要面對的是某一職業,服裝必須同時滿足所有人員的形象要求,并凸顯企業文化,年齡段、性別、個性、文化水平、審美能力等因素造成的差異,都要設計師來平衡,職業裝要突出職業形象,款式時尚新潮,要符合國際流行色調,滿足各種功能,做起來麻煩,也不容易出彩。這種情況下,不少做職業裝的老板哀嘆,國內職業裝領域缺少優秀的設計師。
在今天,國內男女裝市場群雄割據的激烈競爭中,在國外大牌的虎視眈眈和搶灘中,國內職業裝的市場已成為一個相對優勢產業。品牌時代的今天,市場競爭已經轉移到了以信息傳遞力的強弱所決定的企業形象的競爭上,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集團導入CI、VI,注重樹立自己的形象。每個企業都想要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以特定的社會形象和風格,反映出時代精神和社會文化、企業形象。簡潔、明快、醒目、生動的制服和企業標志、標準色等視覺識別系統的刺激,是最具有強烈沖擊力的,其傳播力和感染力最為具體、生動和直接,作為企業員工人體包裝的職業裝,正以嶄新的綜合功能,成為企業參與競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外,著裝觀念的改變和職業人群的擴大,正在締造著一個龐大的市場。據報道,我國目前從業的職業女性有3.5億,占從業人員的47%。也就是說我國目前的職業人群有7億多人,這樣龐大的職業裝市場,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另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有一定規模的女裝企業有3700多家,男女裝兼顧的有25000多家,而真正有規模、有實力的職業裝企業為數不多。土地、物價、公檢法、監察、公路等部門的職業裝和工廠、醫務、飲食等行業的行業服需求巨大。但是目前國內職業服裝的生產混亂,企業大多無專業設計師,不懂職業特點,無技術設備和生產能力,管理水平低下,材料選擇不當,款式陳舊,做工粗糙,色彩單一,無美觀性可言。體現不出職業裝的藝術性和高附加值性。一個潛在和巨大的職業裝市場急需專業的設計師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