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設備的機遇和挑戰(上)
- 世界縫制設備產業的生產中心向中國轉移是大勢所趨
從國際工縫機市場的發展來看,近年來由于世界經濟不景氣也波及到縫制設備制造業,勞資矛盾突出、生產成本日益提高已成為國際上縫制設備行業的通病,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的縫制設備制造企業,正在調整生產經營策略,為避開投資擴產的風險,近些年已將部分中低檔次的產品向中國轉移,重心向亞洲傾斜。由于中國大陸有著良好的生產基礎和比較完善的配套體系(注:目前中國浙江一帶已成為世界縫紉機零件的加工采購基地)以及相對低廉的勞動成本,加上中國的市場巨大,使得中國成為這種轉移的中心地帶,中國工縫機產業將借此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
我國加入WTO,為中國縫制設備行業大規模吸引外資打開通道,通過與國外企業的合資或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各類高級人才;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同樣可使中國的縫制設備行業獲得發展機遇。
中國是最大的工縫機生產國和消費國
中國是世界服裝生產和服裝出口大國,這就決定了它是一個很大的工縫機消費市場。世貿組織規定,在2005年之前分階段取消對中國的紡織品配額,這將使中國對外出口總量近20%的紡織品和服裝獲得穩定的貿易環境。紡織服裝業的穩定發展需要縫制設備業的有力支持,由此也為工縫機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據日本有關部門的一份調查,工縫機出口金額有大幅度增長可能的國家和地區是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及中美洲地區,有緩慢增長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是西亞、南美和非洲;對工縫機需要維持現狀或趨向減少的國家和地區則有東亞、北美、歐洲和大洋洲地區,這種趨勢恰好是當前服裝生產基地轉移所反映出來的必然后果。
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最可靠的保障
人世后,由于中國縫制設備產品價格優勢的逐步喪失、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國有品牌的塑造等一連串的問題,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不能正視這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國的縫制設備行業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而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要不斷“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