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國企二次創業放異彩 ”宇華“制衣活得挺瀟灑
- 與天津市一些國有服裝企業步履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在津門一枝獨秀的天津宇華制衣有限公司,在市場轉型,中國加入WTO,市場競爭已近白熱化的嚴峻形勢面前,思變,善變,勇于開拓,使“宇華”重放異彩,為國企二次創業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宇華制衣有限公司原來是天津服裝行業一家以生產襯衣為主的國營服裝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在天津這座老工業城市中,這個擁有800多名職工的老廠,面臨著設備老化,人員老化,制度老化,企業負擔過重等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阻礙企業發展的突出矛盾。面對這種情況,是維持現狀,靠吃老本過日子,還是開拓創新,在重圍中殺出一條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新路?宇華制衣有限公司新領導班子選擇了后者。
——企業改制,甩掉包袱,輕裝前進。體制落后是國企生存的一大毒瘤。為了鏟除這個疾患,宇華制衣有限公司實行了與職工責、權、利相掛鉤的新的經營體制。主要經營者人人入股,成立了股份制“鑫宇華制衣有限公司”,與原宇華制衣有限公司同時運行,企業的生死興衰,與70多名生產、技術、經營、管理者捆在了一起。為了做到減員增效,原來六、七百人的企業縮編到400多人,12個科室減到了8個。企業甩掉了沉重的包袱,優勝劣汰,激發和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2001年全公司完成生產任務240萬件,2002年達到270萬件,出口創匯同比增長了20%。
——抓管理,上水平。國有服裝企業具有良好的管理基礎和大工業傳統,但是怎樣適應與國際接軌的新形勢,則是一個既嚴肅,又現實的大問題。宇華制衣有限公司新領導班子在認真分析了企業現狀的基礎上,不玩虛的,敢碰硬的。他們在和美國PVH公司的合作中,一面虛心向客商學習國外的管理經驗,增長見識,一方面嚴格按照國際慣例組織生產。大到產品工藝,小到布料發放,細到職工作業,嚴到車間滅火器的擺放,一絲不茍,全部達到美國生產企業的要求。由于宇華制衣有限公司生產運行符合國際規則,因此使宇華和合作方美國貿易公司的出口業務,進行的十分順利,從而使出口產量占到全公司生產量的三分之一。
——抓質量,練隊伍,創名牌。宇華制衣公司認為,開放的服裝市場是充分體現市場經濟的大舞臺。質量不過關,莫過于企業的慢性自殺。為此,他們以創名牌為基本出發點,不斷超越自我,自找苦吃,為自己制造“高難動作”,以鍛煉職工隊伍。他們不滿足于企業制造襯衣的老底子,而是以市場為導向,來什么活兒接什么活兒,接什么活兒,就干好什么活兒。不管工藝多么復雜,不管是薄料,還是套裝,不管是內衣,還是外套,即便一票活兒批量只有一二百套,且一二百套中又有二、三個款式,一個款式中還分大中小號,他們也照樣進行運做。做到不管船大還是船小,都讓它能夠按照市場要求進行轉向掉頭。由于天津宇華制衣有限公司致力于鍛煉適應市場應變能力的職工隊伍,不僅較好地完成了出口加工任務,而且還豐富了職工原型裁剪、立體裁剪的基本技能。據了解,天津宇華制衣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外銷帶動內銷,面料—服裝—銷售一條龍的生產體系。預計2003年,該公司的生產能力可達到300萬件/套,企業在良性循環中,逐步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