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世界面料重要市場
-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紡織服裝業贏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創歷史新高。2002年全年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貿易額幾近800億美元,達761.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63%,其中出口突破600億美元大關,達617.69億美元,同比增長15.66%。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增長帶動了對面料需求的擴大。同時,中國又是紡織品、服裝消費大國,2000年國內服裝零售額達3566億元人民幣,2002年預計可達3900億人民幣。國內巨大的服裝市場需求,將催生龐大的面料市場。業內人士稱,中國已成為世界面料主流市場。
在這種背景下,世界知名面料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前不久 “中歐面料與服裝合作俱樂部” 在中國北京成立,目前已有17個國外知名面料品牌加入該俱樂部。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意大利紡織服裝巨頭瑪佐托集團旗下的Guabello、Tessuti di Sondrio和Marlane, Clerici集團Clerici Tessuto、Frantoccili、Bluinblu、Cravatterie四大品牌等皆已加盟該俱樂部。
國外著名面料企業加快了向中國投資的步伐,把中國作為產品生產、出口基地。以日本為例,去年,日本的權威纖維企業相繼選擇在上海開設生產基地。鐘紡公司開設了鐘紡纖維上海事務所,并于今年7月由鐘紡纖維全額出資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將該事務所升格為鐘紡纖維(上海)有限公司。日清紡公司也將上海代表處升格為全額出資的當地法人子公司日清紡織(上海)有限公司。近年,紡織行業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都相繼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投資,有的跨國企業已在華形成系統的大規模投資整體,增強了在中國市場的整體競爭實力。
為了搶占市場先機,中外知名企業很踴躍參加一些檔次高、專業性強的面料博覽會。作為一個國際性、專業性、貿易性很強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本屆招展工作十分火爆。據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主辦方之一的中國國際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提供的最新數據,今年3月17至19日將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春季展會,規模比去年同期擴大一倍,即由11000平方米擴展到22000平方米,參展公司由去年18個國家和地區的302家增加到今年19個國家和地區的465家,其中海外企業達226家,增幅較大。看好中國市場蘊含的巨大商機,海外展商參展十分踴躍,這使博覽會的海外展區凈面積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即由1480平方米增加到3000平方米。作為中國進口毛紡面料最大的供貨商,意大利面料企業嘗足了中國市場的甜頭。自1999年意大利首次5家企業參加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后,2002年意大利有36家企業參展,今年,意大利有79家企業參展,居海外展團第一位。中國在世界面料市場上的重要性越來越被意大利企業所認識。中國進口化纖面料的重要供貨國日本、韓國等,參展也十分踴躍。日本參展規模僅隨意大利,達450平方米凈面積,共18家企業參展,且來的都是著名企業。韓國參展凈面積達230平方米,共有19家企業參展。
澳大利亞的Macquarie Textiles,是一家生產優質精紡羊毛男女時裝面料的公司,該公司今年將首次亮相interTEXTILE Beijing 2003。“我們參加在上海舉行的interTEXTILE展覽會已有幾年時間,效果非常理想。現在,我們希望進軍北京、中國北部及東北部地區。”Macquarie Textiles Australia的區域經理Robert Hill先生說。葡萄牙的TMG - Tecidos Para Vestuario e Decaoraco SA將再次參加今年的interTEXTILE Beijing。該公司的商務總監Pinto Leal說:我們相信中國是未來的市場重心。我們參展是希望可以擴大我們在襯衫色織布及經過特別后工序處理面料兩個領域的銷售。
據中國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秘書長楊兆華介紹,今年國內有239家參展,比去年156家增加了53%。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棉紡企業,增加了4倍,其次是化纖企業。這與棉紡行業、化纖行業的行業狀況及市場狀況是相一致的。近年,由于中國棉紡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化纖行業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棉制品與化纖制品成為2002年紡織行業出口的新亮點。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統計,2002年全年,我國棉制產品出口216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24.27%。化纖產品累計出口211億美元,同比增長15.52%。與此相適應,棉紡企業、化纖企業也成為今年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的亮點。
2003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招展火爆,充分說明欣欣向榮的中國面料市場在世界紡織行業具有重要地位。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成為中外企業拓展中國市場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