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投資者十大關切話題
- 不論是好是壞,2002年都已過去,不過許多攸關全球經濟發展的話題在新的一年里仍將繼續醞釀發展,值得投資者深入了解和掌握。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今年最為投資者關切的十大話題將包括: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是否會垮臺、全球股市前景、新興市場是否會重演金融危機、美元是否將大幅貶值、美國是否會繼續降息、資訊科技支出能否回春等。
以下是有關這十大話題的具體分析和預測:一、薩達姆會不會垮臺?
預測認為:會。即使不在春季,也可能在秋季。攻擊伊拉克存在危機,特別是薩達姆及其效忠者如果作困獸之斗的話,很有可能動用生化武器。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有能力更有意愿打垮薩達姆。
二、全球股市將轉而走高還是繼續下滑?
預測認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世界經濟若搖搖晃晃,全球股市的獲利當然也不看好。美國股價仍處在歷史高位,這意味著行情仍將向下修正。而美股往什么方向走,其他市場也將跟進。估計全球主要股市指數今年的封關水準將和去年差不多甚至更低。
三、會不會爆發金融危機?
如果爆發金融危機的話,將會局限于仍然過度依賴銀行融資及外幣借款的新興市常四、美元會不會崩跌?
美國的經常賬赤字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5%,凈對外負債額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5%,后者在5年內起碼將揚升至50%。而抵消美元轉弱的兩股力量--美國民間資金減緩流出和外資大舉流入--似乎都難以為繼。這樣的態勢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而態勢一旦反轉,美元就會應聲而倒。由于其它國家無法迅速大量地吸納美國出口產品,因此美元的向下走勢將較為悠長。目前美元的貿易加權匯率比去年2月頂峰期已經下滑了9%。
因此,美元最少有1/5的機率會在今年內大幅貶值,尤其是對歐元的比價。
五、美聯儲會不會再降息?
美聯儲如果再度降息無異于自己承認誤判經濟走勢。但是,雖然美國經濟仍表現出高度韌性,但鑒于困境重重,例如股價仍然偏高、地緣政治風暴一觸即發、消費者債臺高筑、德國與日本沒有能力吸納出口產品等,美聯儲確實大有再度降息的可能。
六、會不會再爆發企業丑聞?
不會,最起碼在美國不會。雖然美國主管機關及執法部門仍將繼續努力處理去年東窗事發的企業主管與丑聞案,但美國迄今已經有近6個月沒有重大企業弊端案件暴露,顯示出從會計師、稽查委員會到企業主管都各自盡力亡羊補牢。除非真是腐敗到無可救藥或笨到極點,否則不論是企業或個人,現在都應該已經矯正完所有錯誤。
七、資訊科技支出會不會復蘇?
幾乎可以肯定不會。資訊科訊支出的關鍵在于企業部門的獲利。而鑒于一些重大項目的銷售尚未出現強勁回春的跡象,企業要想增加獲利就只有節約成本,例如減少科技預算。預計今年企業的資訊科技支出增長率只有2%-3%。
企業之所以敢于刪減預算,在于目前并沒有重量級的科技產品上市。通貨緊縮則是最嚴重的問題,在價格持續滑落下,資訊科技產品的銷售量雖然可能增長,但最終收入仍可能下跌。
八、巴西會不會爆發償債危機?
不會,但這并不表示巴西新上臺的政府就能高枕無憂。新科總統盧拉·達席爾瓦決定回歸傳統經濟政策。同時他就位時正值巴西對外負債相對穩健之際,得以免于立即的危機。
但從長期來看,巴西仍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例如已保證履行的公共部門年金制度修正等。如果不履行結構性改革,巴西在今年年底前還將面臨外部壓力。
九、如何判斷全球經濟已經止跌?
這不能光看GDP,因為真正的沖擊要從全球貿易數據上才見分曉。全球貿易量在2001年衰退1.5%,是1982年以來首度負增長,去年估計也只增長了1%。要想見到任何回春跡象,那么貿易增長率應該回復到比較穩健的水平,如4%到5%。貿易回春,可望帶動許多國家疲弱不振的工業生產。
第二個關鍵指標是失業率。歐洲大部分地區及美國的失業率仍在攀升。就業與消費者信心息息相關。不過最能確定全球經濟已經止跌的跡象莫過于各國央行的升息動作。但除了英國外,7大工業國家可能要到2004年才有升息的可能。
十、多哈回合全球貿易談判能否順利推展?
相關貿易談判進展非常困難。無法在去年12月的最后期限前就發展中國家取得醫藥與特別醫護等達成協議,使多哈回合蒙上遭到延宕或破局的陰影。貧窮國家將這兩項議題視為富國有無誠意的標準。此外,各國政府對于農業自由化這項關鍵議題立場也存在相當分歧。
除非未來幾個月內能夠消除歧見,否則今年9月在墨西哥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會議也將前途坎坷。原先預計在2005年初完成多哈回合貿易談判,看來也越來越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