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機械向高產能發展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纖機械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以滌綸纖維為代表的合成纖維機械,發展提高得更快。
合成纖維中的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從每條生產線年產1.5萬噸提高到2萬噸,一條生產線年產3萬噸的已經工業化生產,一條線年產4.5萬噸的也正在抓緊研制。滌綸POY和FDY絲的工藝生產技術都已比較成熟,5000m/min的高速卷繞頭也已大面積采用,6000m/min的高速卷繞頭也已鑒定,紡絲速度加快,產量提高,適應了滌綸長絲迅猛發展。與此相適應的牽伸卷繞、彈力絲假捻等配套設備也進一步得到提高,為滌綸長絲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濕法腈綸成套設備一條線的年生產能力也可以提高到1.5萬噸。干法腈綸生產線為秦皇島、撫順等廠提供設備后,這些企業也都正在為適應市場而進行擴能。各種丙綸纖維設備、氨綸設備和醋酸纖維設備以及特種纖維設備等同時得到發展。蛋白纖維成套設備,配合工藝的開發,也已進人工業化生產。
化學纖維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化纖機械工業的發展與提高。目前我國已有一批如鄭州、經緯、上海二紡機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機械廠等大型化學纖維主機生產企業,還有一批如常州噴絲板廠等生產噴絲板等與工藝設備結合,配套部件專業化生產企業,更可喜的是出現了由科研設計院所與工藝設備結合組成的一批工程公司,開始進行化纖項目的工藝成套和工程成套,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基礎。
2001年,我國的化學纖維生產能力已經達到940多萬噸,國產設備占到70%左右,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進口的化纖機械裝備、部件不得不降低價格。
化纖機械發展的趨勢
化纖機械的發展是圍繞化纖工業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在常規紡絲工藝方面是大容量、生產連續化、高速化、自動化和控制智能化。
人造纖維短絲生產線,國際上大容量的單線年生產能力已達到3萬噸。長絲連續紡已普遍推廣,實現了流程短、紡絲速度高、卷裝大的要求,能為化纖企業創造更好的效益。
合成纖維特別是滌綸長短絲的生產,隨著聚酯裝置的容量增大,連續紡絲的出現,今后將趨向于大容量、連續化、高速化和控制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國際上滌綸短纖維一條線日產250噸的已經工業化生產,還在向單線更大容量的要求發展。滌綸長絲FDY絲的卷繞速度已達到8000m/min或者更高。
腈綸纖維和生產線年產能力也已達到2萬噸以上。丙綸生產工藝也有很大改變和提高。氨綸生產都在擴能,醋酸纖維也在發展。
特種纖維的品種層出不窮,功能性纖維、復合型纖維、變性纖維都不斷開發和工業化生產。所有這一切,化纖機械都在為適應化纖工業的發展和工藝的變化要求而加速研制、開發,以適應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