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圣”--啟動綠色再生時代
- 新世紀是個嶄新的、飛速發展的世紀。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精神生活不斷充實。物質生活的豐富有賴于人們源源不斷地創造、有賴于各種機械設備高速而穩定地運轉。換言之,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人類與機械設備和諧共生的世界,沒有機械設備“任勞任怨”地持續運轉,我們的生活現狀就不可能達到日新月異的水平。
如同大千世界里的飲食男女一樣,機械設備也會“頭疼腦熱”、也有“壽終正寢”之時。盡管它們不會思考和言語,但其維護保養卻與人體的呵護道理相同,既要講究“營養”,還要企盼“健康長壽”。如果它們“營養不良”或者 “過早夭折”,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顯而易見。
進入工業化社會以來,全世界一直在努力攻克現代機械設備設計、制造和使用的難題———如何在正常運轉情況下,運用高新技術來減少并修復其主要摩擦表面磨損、降低能源消耗和避免環境污染。
提高機械設備的整體性能和延長其“壽命”可從三方面入手。設計時盡可能優化其結構并選用上佳材料,同時通過增加表面抗磨涂層來提高抗磨能力;制造過程中保證每個環節的加工精度,使摩擦表面間的間隙達到設計要求;運行期間采用高品質潤滑劑減輕早期磨損并進行日常 “營養”。上述方法,從傳統理論上來講幾乎無懈可擊,但實際運用中卻存在兩大弊?。阂皇谴鷥r高,無論著手哪個環節都將增加資金投入;二是效果不佳,通過實踐,人們至今未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良策。相反,眾多機械設備還在被頻繁淘汰,有限的能源還在被大量浪費,周圍環境也在繼續被污染。
20世紀70年代初,一批前蘇聯科學家開始了一項絕密的、旨在提高其軍事裝備戰斗能力及其在特殊狀況下生存能力的研究,也就是要研發出一種獨特的、能使機械設備在正常情況下自動原位再生修復的金屬材料表面處理技術。經過數10年的艱苦努力,1992年研究成果初顯端倪; 1997—2000年,該成果迅速發展成型并開始在世界眾多國家推廣,這便是“摩圣”摩擦表面再生技術(簡稱“摩圣”或“摩圣”技術)。圍繞此技術,相繼誕生了40余項專利 (含12項國際發明專利),推出了眾多的摩擦表面再生技術產品并開發出了不少延伸該技術的工藝流程。
“摩圣”的基本原理是:將“摩圣”摩擦表面再生產品———以多種彌散的、極細微礦物質為主料并添加多種輔料和催化劑配制而成的混合物,添加在任何潤滑劑(載體)里,通過摩擦副的運行和潤滑劑的“ 運載”,迅速分散到整個摩擦副間隙中,先對各個接觸表面進行超精研磨加工,并在摩擦力與摩擦溫度的作用下向金屬表面內部滲透、擴散,或微鑲嵌、微焊接,繼而促使金屬表層晶體結構變化與“再生”,形成全新的金屬陶瓷層———具有顯著的“增加顯微硬度” 、“降低表面粗糙度”和使摩擦副達到或恢復至最佳配合間隙的功效。
金屬陶瓷層的形成過程是在接觸表面上動態進行的,整個過程具有極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適應性———隨著金屬陶瓷層的形成,金屬接觸面間的摩擦開始急劇下降,激活“摩圣”的能量(溫度與壓力)劇烈減少;摩擦表面接觸點間的間隙趨于最優時,“摩圣”的再生修復作用漸趨穩定;整個摩擦副體系能量降至足夠低時,該過程自動停止。“ 摩圣”的作用特色:其一,摩擦接觸區的熱力學過程促使磨損較大的部位形成較厚的金屬陶瓷層,遵循真正意義上的“按需分配”;其二,無論何種情況下均不會導致增厚過度、使設備“卡死”的不良后果。“摩圣”既可“治病”又無任何副作用的“獨特功效”,是其他“治療”方法難以企及的。顯然,“摩圣”的上述特點也是當今其他任何傳統表面工程技術和名目繁多的“潤滑油添加劑”所不具備的。它的誕生,無疑會引發機械設備養護及維修的一場“革命”,同時也給機械設備制造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