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業:賺洋錢的路該怎樣走?
- 有一個秘密在行業內幾乎人人皆知,溫州市場上的世界鞋類名牌90%以上屬于溫州制造。就鞋業而言,溫州一些頂尖企業與意大利相比,生產上幾乎已是零距離——溫州鞋業:賺洋錢的路該怎樣走?
走出去:溫州鞋業“第二次革命”
盡管溫州鞋業在廣闊的國內市場贏得了無數消費者的青睞,但溫州企業家們決不會指望這種熱情會無限制地持續,特別是在一個世界鞋業大國開始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已經到來的時代。
上個星期,剛從意大利考察回來的幾位官員,不約而同地給康奈集團老總鄭秀康打來電話:“當我們在意大利鬧市區看到康奈的專賣店,看到金發碧眼的姑娘在推銷康奈鞋,我們感覺到了民族鞋業走出國門的自豪。”
據一份統計資料表明:經過最近1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皮鞋業的增長率已達到800%,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2001年,我國共生產皮鞋21億多雙,出口8億多雙,創匯43億美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皮鞋生產基地。同時,一些頗具優勢的皮鞋生產區域也在全國形成,如浙江、廣東、福建、山東等。我國皮鞋生產主業的生產加工能力和質量水平已得到世界普遍認同。但是大家到國際市場一轉,滿眼是“克拉克”、“芭利”、“愛步”、“巴塔”,哪里找得到一個響當當的中國鞋品牌?由于品牌知名度較低,我國皮鞋產品價格與發達國家的同類產品相比,相差幾倍到十幾倍,甚至低于南美和東南亞國家的價格。
“中國非得要有一批叫得響的國際品牌,這不是盲目的民族自尊心,而是提升中國整體形象,改變中國鞋業‘大而不強’現狀的必由之路。”相比其他鞋業集團,在海外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鄭秀康有更深的感觸。
“對付狼的最好辦法就是勇敢地走出去,與狼共舞。”作為溫州鞋業“少帥”代表的奧康集團老總王振滔,自問鼎中國營銷“諾貝爾獎”后,他更想有一次問鼎世界營銷“諾貝爾獎”的實踐。
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直接給溫州創世界名牌開出了時間表,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理事長徐永說:“在未來10—15年之間,中國鞋業要創3—5個國際名牌,而溫州的任務是創1—3個。”
很多人對2001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理事單位擴大會議記憶猶新,當溫州市副市長吳敏一在接過中國鞋都的榮譽證書時,自信溢于言表:“溫州必定有能力擔負起這個歷史重任。”
事實表明,溫州鞋業從來沒有停止過向海外擴張的步伐,如果分析一下幾位溫州鞋業巨頭行程表的話,可以知道他們每年有1/3的時間在國外。
被溫州鞋業稱為“改革之父”的鄭秀康,在關鍵時刻引發了一枚“重磅炸彈”,第一個代表溫州乃至中國皮鞋品牌登陸歐美。自2001年1月康奈在時尚之都巴黎的第19街區開出專賣店后,迄今為止,康柰已在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葡萄牙、比利時等7個國家建立了30多家專賣店??的纹ば趪獾牧闶蹆r均在60美元以上,以中高檔的產品、中高檔的價格,在海外形成了較強的競爭能力,其消費群體也從初始的八成華僑加二成老外,逐步變為二成華僑加八成老外??的蔚哪繕耸牵旱?005年,康奈要在歐美開100家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