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機電大調整 力破徘徊僵局
- 2002年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完成銷售收入52億元,一舉改變了十年來一直徘徊在40億元左右的局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該公司為何能在一年中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帶著這個問題,記者于日前采訪了該公司總經理林撫生先生。
記者:2002年,貴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業績,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林撫生:2002年,公司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完成工業總產值51億元,同比增長19.7%;產品銷售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18.2%;出口銷售額5.2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30%;人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60%。
我認為公司在2002年中,主要經濟指標之所以有較大幅度增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從多方面進行調整,即實施公司的第一步戰略任務,抓調整,促發展,在調整中蓄勢,在發展中調整。經過有效的調整,確立了控股公司國有資本出資人地位,初步完成了控股公司的轉型和市場定位,初步完成了控股公司國有資本出資人地位,初步完成了控股公司的轉型和市場定位,使控股公司全面完成了第一步戰略任務,為控股公司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公司在哪些方面進行了調整?
林撫生: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產權結構調整。在企業改制工作中,我們以實現產權多元化和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為工作重點,到2002年末先后對重型電機廠、機電院、機床電器廠等20多戶指標內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了改制。同時完成了粉末冶金公司、電器研究所、工具公司等10多戶計劃外企業的改制工作。另外,還對系統內近300戶三產勞服類中小企業進行了改制,實現了國有資產部分或全部退出。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對于競爭力不強、沒有發展潛力的劣勢企業,采取收縮戰略,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破產、改制等方式保證國有資本有序退出。如對北蓄、冷凍、水泵、一通、鼓風機5戶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了破產,使國有資本徹底退出。在中小企業劃轉中,將標準件公司、人軸等15戶中小企業劃轉到地方管理。經過產業結構調整,我們已從軸承、標準件、水泵等行業徹底退出,以集中精力謀求主導產業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