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企業與市場的紐帶
企業的產品要進入市場,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勝利,必須重視標準化工作。企業涉足標準化工作,主要是出于自身的需要,是一種企業行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企業步入市場,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將消費者或用戶對產品的需求納入標準,作為指導和組織生產的依據。標準的綜合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產品的實物質量水平,決定和影響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所以,標準是維系生產者、消費者與市場的紐帶。
執行標準的重要性
標準是產品進入市場的必備條件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依法加強了對產品質量的技術監督,特別是在流通領域。進入市場的產品,必然要受到有關部門的抽查檢驗,該產品是否符合有關的產品標準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標準是判定產品質量責任的法律依據。《產品質量法》規定,生產者應當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產品質量應當"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售出的產品"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產品質量法》的規定是法律對產品質量提出的明確要求,產品標識上標明的產品標準編號證明了企業出廠的產品質量符合該標準規定。所以,企業在產品標識上標明采用的標準就是向用戶對產品質量作出的明確承諾,該標準就是產品質量的擔保條件,企業如果違反了自身的承諾或者擔保,就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企業執行的標準類型
國家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涉及到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防止欺騙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標準,標準化主管部門在審批時賦予其強制性。"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與大多數紡織的服裝產品有關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主要有GB 5296.4-1998《紡織品和服裝 消費品使用說明》和GB18401-2001《紡織品 甲醛含量的限定》。這2項標準是每個生產、經營紡織和服裝產品的企業必須執行的標準。
企業采用的推薦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標準化法》規定,"推薦性標準,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采用"。這就是說,對于推薦性標準,企業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采用時可以整個標準完整地采用,也可以僅采用標準中的部分內容。事實上,市場在對產品監督抽查檢驗時,判定產品質量的水平依據大多數是推薦性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這是因為,制定和采用統一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可以防止各企業的各行其是。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同樣合格的產品,質量水平會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企業自己制定的產品標準。企業標準是由企業制定,由企業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權的主管領導批準、發布的標準。企業是有針對性,結合自己生產的產品制定標準的。
合同或協議中引用的標準。用戶提出的并寫入合同或協議中的標準,是企業必須執行的標準。
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對推薦性標準的認識。一、推薦性標準是企業自愿采用的,企業有權決定是否采用,如不執行,不構成經濟或法律方面的責任。二、推薦性標準在一定條件下就具備了強制性質。例如,買賣雙方簽訂合同時寫入的推薦性標準,合同一經生效,生產企業就必須認真執行合同中已經確定了的標準,在該合同覆蓋范圍內,這個推薦性標準必須執行。三、現行的推薦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具有一定的認知度和權威性,企業采用這些標準也是獲得用戶和市場認可的有效捷徑。四、市場在對產品監督抽查檢驗時,推薦性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仍是判定產品質量水平的依據之一。采用統一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可以防止各企業的各行其是。如果標準不統一,同樣等級的產品,質量水平會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適用性。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通用性強,覆蓋面大,包括了某一產品的所有種類,企業應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品種進行生產,或根據自己企業的產品品種,從可供選擇的多個指標中或多種試驗方法中確定自己生產的產品所適用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況和自身的實際需要出發,針對產品的基本特點和不同用途,對標準進行必要的"剪裁",補充一些要求,或者減少那些標準中供選擇的、且用戶認為不必要的規定。
及時制定和修訂企業標準。企業生產的主要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進而企業獲得經濟效益。一般,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周期長,適應市場發展較差。為使企業能靈活地根據日益激烈和情況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的需要,及時地改進生產技術,調節自己的產品,以爭得用戶,占領市場,企業應根據需要,縮短標準的更新周期,及時制定新產品的標準,或對已有標準進行修訂,作為生產和經營的依據。
遵循標準中技術要求的選擇原則。每一個產品的技術特性是多種多樣的,要對產品的所有技術特性提出要求,并在標準中加以規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產品標準技術要求選擇要結合具體情況,根據產品特點和實際需要,在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加以確定。這是企業在制定產品標準時應當遵循的。
加強對各類人員的標準化知識培訓。企業除專業人員掌握有關標準外,還應加強對其他人員的標準知識培訓,讓其了解產品的性能,掌握執行的產品標準,這樣才能在各個環節保證產品質量。如對營銷活動中出現的質量爭議,雖然與產品本身的質量有直接關系,但由于營銷人員缺乏標準化和質量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不懂標準,在合同中誤用標準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合同中除寫明產品名稱、數量等外,根本無質量要求,不提產品應符合什么標準;或把產品規格或產品名稱當作標準;或引用標準中的要求是企業現有生產設備和技術所達不到的;或對標準中規定的可選內容沒有確定等等。對于這類合同一旦出現質量爭議,合同本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將給解決問題帶來很大的困難。
關于制定企業內控標準的問題。企業執行的標準有對內對外之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備案的企業標準都是對外標準。不公開對外、不進入流通領域的企業標準稱為內控標準。內控標準是企業內部制定的嚴于現行產品質量標準的標準,是企業內部組織生產和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的依據,和現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等公開性標準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