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措施調整,影響國內企業出口
- 近日,歐盟發布公告,針對中國對其出口紡織紗線、織物、紡織品(以下統稱紡織品)及服裝、服裝附件(以下統稱服裝)修改特別保障措施,歐盟可對原產于中國并包含于《紡織品與服裝協定》中的紡織品或服裝在特定情況下實施數量限制。
受歐、中兩地進口商與出口商對此政策的預期及公告正式宣布影響,開年以來,國內企業對歐盟出口紡織品及服裝不盡人意。 以廣東省為例,據海關統計,今年1至2月廣東省對歐盟15國出口紡織品、服裝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但低于廣東省同期出口紡織品及服裝增長率10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分析說,今年前兩個月,廣東省對歐盟出口紡織品及服裝當中,絲綢、地毯、棉浴巾、織物手套出口值有一倍至數十倍增長;非針織或鉤編織服裝也有近三成的增長。從出口國別上看,德國、英國、意大利、法國、荷蘭5國自廣東省進口紡織品及服裝達8400多萬美元,占歐盟自廣東省進口紡織品及服裝的82%。因此,對這些國家的出口數量的多少,將直接關系至歐盟針對中國出口紡織品及服裝是否采取數量限制。
從今年前兩個月出口情況來看,廣東省對下列主要國家出口紡織品及服裝數量增長較大或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對德國出口各類手套1200萬雙,價值近1800萬美元,出口數量和價值均增長近三成,針織或鉤編織服裝586萬件(套),價值743萬美元,分別增長72%和一倍;對英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的出口也出現不同幅度增長。
專家建議,有關方面應密切關注上述紡織品及服裝對歐盟主要國家出口數量及價格變化情況,防止出現對歐盟各國出口出現數量增長或價格下降過快,從而避免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采取數量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