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多國壁壘服裝業怎么了?
繼歐盟、美國對中國服裝出口設置技術和環保壁壘之后,日本、韓國、巴西、秘魯、印尼、墨西哥等越來越多的國家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或制定措施,設置貿易壁壘,限制中國服裝出口。如此規模空前的設限措施對中國的服裝業將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給深圳的服裝出口也帶來了嚴峻挑戰。專家認為,深圳服裝企業面對挑戰須未雨綢繆,提早應對。
多國壁壘原因何在?
入世之后,中國的服裝業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會碰到國際市場如此集中、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各種貿易壁壘?原因其實很簡單:入世后中國的服裝出口配額正陸續取消,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具備相對較高的競爭優勢,出口量因而大增,為保護國內產業,一些國家開始想辦法限制中國服裝出口。
據了解,去年中國服裝業發展很快,生產、出口、經濟效益等三大經濟指標都超過了預期,創造歷史新高。其中,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為 1.0195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3.42%;紡織品服裝出口617.7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5.66%;全行業實現利潤336.6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4. 77%。我國加入世貿后服裝出口配額逐步取消,紡織原料特別是棉花的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這些因素都使得我國紡織業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體現。
由于價格低、質量好,入世一年來,中國服裝出口增長迅速。在一些市場上,中國的紡織品所占的份額很高,譬如在日本占到了70%,在美國占到了13%左右,在歐盟占到20%左右。2002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配額設限取消了三分之一,如果陸續取消,中國服裝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更加明顯。
靠新型工業化突圍
多國貿易壁壘對中國的服裝出口無疑影響巨大。專家介紹,我國紡織業的國際依存度約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來料加工貿易,實際的國際依存度也在30%以上。而服裝業的國際依存度更是高達50%以上,據測算,我國服裝出口每下降1個百分點,全國服裝生產就要下降0.5個百分點,全國就會有3.6萬人失業。貿易壁壘的背后,實際上是國際間的就業、“飯碗”爭奪戰。中國能在此次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對于保持和擴大就業意義重大。
結合深圳的具體情況,專家指出,面對新的多國貿易壁壘,深圳服裝業需要靠“新型工業化”突圍。據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深圳目前有各類服裝企業2000家,從業人員近30萬人。在2000家服裝企業中,相當數量的是來料加工企業,真正具備一定規模的服裝企業所占比重不到五分之一,具有與國際同步設計、營銷能力的服裝企業更少。深圳服裝企業必須走出靠單一低價搶市場的老路,加快實施企業升級和品牌戰略。由于低價格成為在國際市場上遭受封殺的借口,這就逼著我們走附加值相對高的品牌之路。
專家認為,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另外一種途徑是強化與國際零售物流企業的合作。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將采購中心設在深圳,為深圳服裝出口架起了通向國際市場的高效率、低成本流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