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 何日成為“民牌”?
- 也許是天天圍繞名牌工作的緣故,不知不覺竟讓我這個受艱苦樸素教育二十多年的人養成一種名牌意識:不但自己買東西一定要買中國名牌,還喜歡在陪同購物時拼命向親朋好友推薦中國名牌。結果常常遭她們抱怨:“我當然想買名牌,但你看看它的價格,同樣的商品,硬比不是名牌的貴出一大截。既然都是商場里賣的商品,自然都是合格產品,而且我看不出這件中國名牌與那件不是名牌的有什么區別,那為什么一定要買貴的呢?以為我們都像你,小資!”真冤,我推薦中國名牌,無非是因為信賴它們的質量和服務,擔心買到假貨,這和什么“資”有什么關系?
再買東西時,仔細一瞧,發現大部分國產名牌還真比非名牌至少貴 30%左右,國際名牌就貴得更多了。難怪自己的錢包總是癟得很快,不知不覺中我為自己無意間培養起來的名牌意識交了不少學費。但是這種名牌意識一經養成就很難改掉,總對那些不是中國名牌的產品有這樣那樣的擔心,與其買回一件心里犯嘀咕的商品,不如狠狠心,咬咬牙買一 件讓自己放心的中國名牌。中國名牌,真是愛你不容易!
名牌,顧名思義,是靠廣大消費者的信任和金錢的兩重支持才得以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較好的信譽度,才得以榜上有名的。既然是百姓評出來的,就該為百姓服務,讓大多數人都能買得起,用得上。相信中國名牌評選的初衷,是讓更多的人熟悉某種品牌,幫助品牌擁有更大的消費群,是讓名牌能拉開與非名牌的距離,而不是用來拉開與廣大消費者的距離的。如果因為是名牌就要身價不菲,就要高高在上,讓人看得見,卻摸不著,相信這種名牌就會變成“命牌”——— 一種因為價高和寡,能消費的人寥寥而要了自己命的品牌。
名牌,何日成為“民牌”?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