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三大不確定因素日漸顯現
- 今年一季度,紡織工業開局良好,但后幾個月經濟運行環境將較為復雜,既有積極因素,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影響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
當前,紡織經濟運行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原料價格波動大。二是制成品價格繼續下降。三是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嚴重滯后。
影響今后一段時期經濟運行的因素明顯增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世界經濟增長前景難以預料。占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50%以上的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經濟體增長前景并不明朗,給今后一段時期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帶來負面影響。2002年美國進口紡織品服裝較上年增長2.1%,今年1~2月份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增長19%,但由于美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顯然是不可能的。一旦美國市場增長停滯,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不可小視。二是盲目投資現象突出,新增產能將大大超過市場需求的增長。2002 年我國進口的紡織機械達35億美元,加上國產紡織機械的銷售,全年的設備投資可能達到600億人民幣。有三個領域值得關注:在棉紡領域,目前細紗機大幅度增長;在聚酯領域,僅浙江省2003年在建能力達到200 萬噸,目前全國在建能力255 萬噸,擬建更在600萬~700萬噸之多;在織造領域,大量的無梭織機相繼引進和投產。2002年全國進口無梭織機 31000臺。新增產能已大大高于市場需求的增長,其后果是,企業開工率下降,而產品價格難以上升。三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嚴重。2003 年針對中國的各類調查、審議、設限可能增多。最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派專家對中國紡織工業競爭力進行的調查,就是一個先兆。日本經濟產業省4月上旬宣布延長對中國毛巾的進口調查6個月。隨著我國紡織 工業出口競爭力的提高,國際市場份額的增加,在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中的摩擦將明顯增加,也會直接影響我國的紡織品出口。
總體分析,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使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前景難以預料;紡織原料價格上漲幅度大于后道產品價格上漲幅度,新增生產能力增長快于最終市場增長,以及出口退稅嚴重滯后,將給紡織工業經濟運行帶來負面影響;日益增加的國際貿易摩擦也將給我國的紡織品貿易帶來了不確定因素。
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當前經濟運行調控的重點是:穩定棉花和化纖原料價格,做好國際貿易的預警和協調工作,引導和規范企業的盲目投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