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市場不因“非典”止步(5)
- 春日里的暴雨讓人驚恐,然而雨后天邊橫跨的虹橋卻贏得了人們的稱贊。這一次的市場風暴也同樣引發了商界的懼怕心理。驚詫過后,恐懼平息,我們有理由期待比之平日更見燦爛的虹霞。
調查顯示,社會上對SARS的初期恐懼感已經逐漸消退,國人對SARS漸漸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這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國家來說都是一種進步,有利于SARS問題的最終解決。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五一”黃金周的取消,并未在市場上掀起滔天巨浪,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對此均淡然處之,似乎一切都在
料想中。
今年我國暫不實行“五一”放長假制度,有關部門也下令,不允許商場搞大型促銷活動,以“避免人群大面積流動和疫情擴散”。“五一”不放長假、不搞大型促銷,這對習慣了“五一”“掘金”的大陸市場的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據了解,廈門的巴黎春天、世貿、來雅、免稅和三友等商場基本上都取消了“五一”大型促銷活動。商場比較普遍的解釋是,響應政府的號召,避免使人群集中,為了顧客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是為了自己員工的身體健康,總之是為了防范非典。這幾天在該市的幾家商場里,客流明顯比平時少了不少,有些商家打烊時間也提早了。一位商場老總坦言,“五一”不搞大活動肯定會受影響,而且損失不小,但她表示相信所有商家和他們一樣,對此都能理解和接受。
與商家小心翼翼的心理不同,消費者卻對“五一”期間SARS傳染的可能性并不怎么放在心上。醫學專家介紹說,只有和非典病人直接近距離接觸才會被傳染,在通風和消毒的環境里,不會傳播非典病毒,特別是在開著窗戶、流通自然風的環境里。這種科學說法無疑給消費者壯了不少膽子,眾多消費者認為,很多人刻意避開商場購物,只是從眾心理和恐懼心理在作怪。目前,由于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商場的人流量開始回升,市民日常生活正逐步趨向正常。廈門專營服裝的巴黎春天稱,這兩天,人流基本上回升至原來的狀況。業界雖然不搞大型促銷活動,但還是與平常一樣,舉辦了各種各樣的“回饋”小活動,希望生意能再好一點。廈門的三友為吸引顧客特意引進“OUTLETS”(工廠直銷折扣店)這種歐美流行的商業業態,以及Espsit、Jessica、ELL、麗萊等幾十個服裝品牌,全年零售都是5折以下,“高品質、低價位”,這在全國旅游景點高價潮中無疑是股“逆流”,總經理王文權希望憑借這些措施做出三友的特色。
與大陸各大城市相比,香港地區的商業活動已經完全回歸正常的軌道,帶動紡織服裝產業恢復元氣。最新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各大商場上周人流量比疫情最嚴重的一周(3月31日至4月6日)回升約6%,反映市民日常生活正逐步趨向正常。受到商鋪人流回升,以及市場憧憬世界衛生組織即將撤回對香港旅游警告的影響,香港三大零售股4月28日顯著反彈。服裝連鎖店佐丹奴雖被大行降低2003至2005年度盈利預測,但28日股價顯著反彈6.42%。知名化妝品專賣店莎莎國際股價28日反彈12.5%,該公司發言人表示,復活節假期莎莎分店的人流確有回升,比節前一周上升約2%。
但截止到今天,SARS對外貿的影響仍是明顯的。因為各個國家加強出入境的管理,使的在紡織品服裝貿易領域里,驗貨和看樣品方面存在著諸多不便的地方。許多企業通過郵寄的方式,把新品面料的小樣傳遞到一些客戶的手中,這種方式雖然可行,但效果會差一些。
美國服裝業可說是世界服裝業的一個活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這種情況之下,各方面紡織品面料企業的貿易情況受到了相當的阻礙。一般而言,美國服裝公司時常會不遠千里的飛往海外拜訪供貨商,但現在,受到SARS的影響,美國政府建議,所有的公司都應暫停派員到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和越南等地公差。專業服裝零售業者蓋普公司 (Gap)旗下老海軍(OldNavy)、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蓋普等連鎖店品牌的衣源,大約有14%由中國大陸進,該公司通常會派出整隊專業人員到中國大陸,現在也一律暫停。蓋普公司最近終于在同店業績傳出捷報,主要歸功于新產品設計,但若不常與供貨廠商面對面溝通設計理念,這項效果可能會打折。在美國,供應西爾斯百貨(Sears,Roebuck)、潘尼公司(J.C.Penney)以及華爾市場(Wal-Mart)等衣服貨源的凱伍公司(Kellwood),有70 %的服裝是由亞洲進口,在不宜出差的政策下,該公司仍舊保持每天兩次電話會議的慣例,但無論透過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和圖文電視會議等等,仍舊無法取代真人直接面對面的溝通。
SARS造成的這些困難卻在客觀上為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表演的舞臺,我國的許多紡織服裝企業紛紛把商務活動轉到互聯網上來進行。在已往的一個月內,阿里巴巴、中國服裝網、中國紡織網等國內名牌商務網站上的貿易行為呈現的是非常明顯的上升趨勢。根據中國服裝網4月20日以來的統計,僅從供求信息的發布上就比平日凈增45%;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一些數據證明,海外客商對中國企業和商品的關注比以往更加密切和頻繁,今年3月海外采購商對網上商業信息的反饋比去年10月增長了一倍,對涉及服裝服飾、紡織皮革、機械設備等領域前30位熱門中國產品的檢索總和比去年增長了近4倍。
面對非典的威脅,海外商人存在著恐慌心理,不敢親自來到中國,但又不舍得放棄中國這個大市場,不舍得拋棄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所以,他們也選擇了網絡。國內外商人的表現都說明,在某些時候,網絡已經成為傳統貿易受阻情況下最好的替代方式,網絡貿易的優越性在一些特殊時刻顯得分外突出。
目前,面對疫情,所有的紡織品面料企業都在緊張地進行著觀望和及時的決策。
一方面,精心組織好當前生產工作。當前紡織服裝企業的任務更為艱巨而繁重。要組織好生產的運行,加強生產調度。針對新情況,搞好對各種生產要素的整合協調。對防治非典急需的口罩、手術衣、防護服等,不妨開足馬力生產,保證供應。
另一方面,在非常時刻更需下大氣力開拓國內外市場。認真分析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迅速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努力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在挑戰中尋求機遇,加快發展,開拓多元化市場,努力擴大出口。
最后,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前期的項目一旦被人為停止,其前期投資也很有可能打水漂,加大投資對紡織服裝經濟發展能起重要的拉動作用。(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