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市場不因“非典”止步(6)
- “五一”黃金周被取消了,商家在紛紛表示支持政府決定的同時,也難以掩蓋心中的失望之情。預計本年“五一”旅游收入及其他收入與往年相比直接損失1400億元,再加上其對經濟的間接影響,總損失金額為2100億元;但這個數字并不意味一次“非典”就能造成整年度經濟大滑坡,在中國經濟增長率長年穩定在7%強的大局支撐下(近年來,中國一直成為世界經濟的一枝獨秀,即便是非典已經在中國出現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長仍達到9.9%,為6年來同期增長最高紀錄。),客觀上不可能出現直線墜落式的探底情勢,主觀上大面積的塌方是國家不能容許的,也是入世初中國所不能承受的;一旦發生這種意外,無論是歐洲大陸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都逃避不了這場經濟大地震,畢竟即使是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市場正在拉動世界經濟”,正因如此,《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了《非典難掩中國經濟的光環》,從客觀上對中國經濟整體態勢作了肯定。
受“五一”直接影響最大的是旅游業。在境內,國家提倡就近旅游原則,以此減少“非典”感染;至于出境游,因為存在一進一出兩方面的限制,中國每年出境旅游的人數雖然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高,但絕對數字卻與入境旅游的海外人士扯平,換句話說,中國在減少外匯收入的同時,也阻止了逆差的出現;在外貿上,目前嚴格限制中國公民出入境的100余個國家里,以小國居多,貿易額不大,而與我國經濟聯系緊密的美國、歐盟諸國以及日本,僅僅增加了登記檢查程序而已,即將召開的全球G8峰會,東道國法國總理拉法蘭日前已經正式向胡錦濤總書記發出邀請,據悉胡總書記對此非常感興趣,中國有望歷史上第一次以發達國家的身份參加該“富豪俱樂部”,此舉有助于在“非典”期間加強與國際經濟重勢集團的聯系,對我國經濟無疑是非常有利的。在國際資本領域,許多在華外資企業不僅沒有停產撤人,甚至還以各種形式積極支持中國抗擊非典的斗爭;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市場廣闊,需求潛力巨大,經濟回旋余地也大,非典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和有限的。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認為造成的損失大部存在于國內市場。從多方面著眼分析,“非典”帶來的行業傷害在長期的經濟環境中是柔性的,并不一定是消費的絕對減少或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很多行業里,只是使消費行為轉換了時間和空間,或者在行業內部發生了趨向靈活的變化,或者在交易方式上作了非常調整,或者在某類消費萎縮的同時新的消費需求應運而生。套用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的“籃子”理論,只是本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雞蛋逐漸地分放在幾個籃子中,無論如何分配,籃子總是中國的,永遠不會認新加坡作了主。
旅游業在這段時間內正處于絕對的弱勢,由此影響了往年常常由旅游業引發的購物潮流,除了餐飲,受損相對比較大的是各個旅游城市的服裝商場和各式賣場,因為大型商場賣場人流比較集中,雖然南方的各大城市香港、廣州等地,“非典”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人們對此的顧慮略有減低,但在其它地區主客觀原因均在暗示人們“蝸居”,鄭州的銀基、株州的服裝大世界近期打烊時間明顯提前。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因“非典”而被迫取消的僅僅是本因出現的消費浪潮,13億人的消費欲望暫時被外力所抑制卻不可能被閹割,一旦“非典”被攻克,這種外力在瞬間被排除之后,壓抑長久了的消費欲望將形成一次總的爆發。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人均收入在1000美圓左右,在這個消費水平內,世界各國都曾經歷了普遍的旅游熱潮,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旅游業被譽為21世紀中國的“黃金產業”。“五一”黃金周被取消了,還有“十一”,還有下一個“五一”。一當下一個旅游假期到來,旅游業將引發人民消費欲望的總爆發,對全國各行各業拉動的巨大作用將十倍于平日,是可預期的。服裝是人們日常消費品,沒有替代品,無論情勢如何,均不會改變它的基本屬性,因此服裝業的相對穩定性較強,未來的消費熱潮對其影響可能在短期內效應不如餐飲等行業顯著,但這種影響將影響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使服裝行業長期形成張力,這對于眾多服裝企業應對國際國內競爭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正如國家所提倡的那樣,在今年“五一”期間,許多人都選擇了近處游,旅游消費轉換了空間,對于同一部分消費者來說,不同的只是消費場所的區別。同樣,服裝大型商場消費萎縮卻促成了眾多個性化的小型商場、專賣店生意的紅火。鄭州銀基附近的“Esprit”、“美特斯·邦威”等以經營中高檔服裝為主的專賣店,“五一”幾天營業額創造了數月來的最高值。
東邊不亮西邊亮,經濟形勢也是如此。“非典”本身的確很可怕,但換個角度去看,并不見的壓在中國人頭頂的都是烏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