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漸感非典壓力
持續的“非典”疫情將對中國的出口格局產生一定影響。近日,一些企業反映,一些國家以防范“非典”為由,開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設限。“非典”疫情引起了國外不必要的恐慌,但如果這種對出口商品設限的形勢蔓延,將有可能成為中國商品一道新的貿易壁壘。
一些出口商反映,西班牙、英國等國政府或進口商開始要求中國企業出口貨物出具無“非典”病毒的證明書。而英國、法國的一些進口商也提出中國檢驗檢疫機構應對出口服裝、橡膠、紙箱等產品出具“非典”消毒證書的要求。
5月初,據俄羅斯當地媒體報道,俄羅斯交通部決定,暫停對中國(包括香港和臺灣)的達班客機、貨機及郵機的票務出售、預售。此舉使當地許多批發商損失慘重。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中方尚未收到俄方的正式通知,目前中俄大宗貨物通關尚未受到影響,但是由于中俄雙方都采取了一些限制出入境的措施,旅游貿易損失慘重。
商務部有關人士表示,對于新出現的情況各出口商和相關部門要保持警惕,以防止中國商品出口出現新的壁壘。
進入4月以來,中國出口已經感受到了“非典”帶來的壓力,往年被擠破門檻的春季廣交會,今年卻不如往常,16400多位客商到會,出口訂單明顯減少,成交額僅為44.2億美元。這與去年春季廣交會到會客商逾12萬人和成交額168億美元相比,下滑幅度顯而易見。
據國內媒體報道,在另一個外貿強省浙江,據杭州市有關部門反映,4月份的招商引資簽約工作實際上已經處于停滯狀態。他們預測,“非典”至少將影響該市貿易出口5億美元以上,相應影響GDP增長約0.5個百分點.盡管如此,國內專家對中國今年預期高漲的出口額仍抱有信心。有關外貿專家分析,如果疫情能在六七月前平息,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將比預估減少約100億美元,外商投資將減少約10億美元,但這一數字相對中國去年創記錄的6200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和直接吸引外資527億美元來說,難以傷筋動骨。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則表示,“非典”影響中國外貿只會暫時表現在二三季度,全年的外貿順差會有所縮小,但肯定不會出現逆差。外貿大省廣東雖是重災區,從目前來看,疫情已明顯減弱。而在長三角、華南、環渤海大部分地區疫情都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