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MB’2003展引發的思考
- 當地時間5月3日下午5點40分,國航波音747飛機徐徐降落在聯邦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由董事長蔡開堅帶隊的“中捷”一行七人,將參加在科隆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為期5天的IMB’2003國際服飾生產技術和紡織工業展覽會。該展覽會由KOELNMESSE主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縫制設備類展覽會,也是一次世界先進縫制設備制造商的大集會,更是各國縫紉機生產企業宣傳自我,展示自我的良好機會。
SARS的爆發,給此次參展的部分亞洲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比起熱鬧的歐洲一些國家及日本展區,同處一個展區的中國、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等國的展位顯得有點冷清。從5月6日至5月10日的5天時間里,我公司總共接待了300多位客商,達成意向性銷售80多萬美元,在中國展團里屬于佼佼者。
經過五天的現場展覽,以及參觀其他國際知名企業的展臺后,我們不難發現這么一個現象:公司生產的ZJ9000-D3、ZJ8800-D3、ZJ1900、ZJ1903、ZJ2290,以及雙針自動剪線平車這些高檔產品吸引了很大一部分歐洲客商的目光,而低檔產品基本上無人問津。因為中國有太多的廠家生產同類產品,而我公司在低檔產品上并沒有太大的優勢可言。國內一些企業經過長期以來的仿照生產,還沒有培育出一個可以真正與日本或者歐洲知名企業相抗衡的企業及產品,在“老外”眼里,大部分中國企業知名的只是價格低廉,利潤微薄和技術“拷貝”。可見,擁有自已的專利技術是多么重要。
結合當前的國際發展趨勢,以及我公司的自身情況,筆者認為:首先、在穩定成熟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加大在個性化、多樣化設計方面的投入。其次、通過兼并,或者合作等方式增加產品種類,提高企業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第三、加強企業內部核算和控制手段,在生產成本上下功夫,提高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第四、進一步加大與德國百福等世界知名企業在技術方面的合作,特別是高新技術的引進,做好技術創新與升級,加快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開發出自己的特色產品。第五、企業管理有待提升。有效提高公司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意識;加大對高層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引進及培養力度,建立科學的人才競爭機制;加強企業內部培訓,使公司朝著規范的、學習型的現代化企業方向發展。
總之,面對激勵的行業競爭,要想在世界縫紉機行業內立足,我們一定要創出自己的特色,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培育新的市場增長點,增強企業綜合實力,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