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的精神
- 當"非典"的烏云不期而至,飄來壓在原本一片陽光燦爛的中國展覽業的頭上,有一個場景總在眼前似真似幻--
這是二戰時的一部電影。一位衣著整潔的婦人踱下高大的臺階,淡定而從容地瞥了一眼因敵人炮火映紅的天空,然后橐橐地走向回家的路。背后是國家歌劇院的大門。
在非常時期,國家歌劇院依然正常演出,已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感官上的享受,而是在彰顯一種精神,一種國家品質的精神。
我們在這次與非典進行的緊張戰斗中,也觸摸到了一種精神,那就是中國展覽服務于國家的精神,CISMA服務于國家的精神。
精神蘊藏在平日的細節之中。在特殊的時刻,這種精神便會得到集中地凸現。
在平時,CISMA人關注的是產業的規模、效益,他們一直在努力要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要為國家經濟的增長做出更多的貢獻。而現在,他們關注得更多的是展覽業、縫制設備以及面輔料整個產業的安全,關注這個產業對社會的責任。"大局重于一切。""要生意,更要安全。"CISMA人用非常樸素的語言表達著這種精神。
其實,CISMA人從來就不是錙銖必較的商人。
新中國展覽事業的發軔是為了展示社會主義的建設成就,這種服務于國家的精神一直在CISMA人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在接下來的市場經濟的環境中,CISMA人立足于行業,但并不囿于行業看問題、做事情。CISMA人深知,展覽, 是一個向社會公眾高度開放的產業,許多的品牌展會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影響。它事關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事關整個社會的繁榮與穩定。
展覽,在CISMA人的眼中,不僅僅是簡單的贏利和生意。
現在,各級政府為許多重大展會的正常運行提供了全力的保障。從根本上講,這是社會制度的優越。它保證了我們頭頂烏云,卻能夠高效、從容地調集各種社會資源,來迎接烏云的挑戰。而正是這種社會制度的優越,讓CISMA人保有了展覽服務于國家的精神。
并不是任何的產業都會有一種精神,也不是任何國家的展覽業都有這樣的共性。但是,中國的展覽業有,CISMA也有。
CISMA擁有的這種精神,不僅會讓人堅定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包括吹散目前我們頭頂上這片"非典"的烏云,同時也會讓CISMA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和國際競爭的大格局中真正地強盛起來。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而有了精神的產業一定能夠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