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紡織機械進口上升趨勢分析
- 自從1993年我國紡織機械產品進口破記錄地達到36.65億美圓后,在1994~1996年間,平均年進口額也都保持在25億~26億美圓之間。這期間,由于國家出臺了進一步加強關稅稅收等項政策以及紡織機械行業采取了各種辦法和措施,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的制造水平日漸提高,紡織機械的進口開始明顯下降。1997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下降為18.37億美圓,與1996年相比下降了31%。接下來發生亞洲金融風波,我國紡織行業進行了壓錠改造等。企業出現虧損,行業出現了虧損,紡織機械產品進口呈現出連續下降的趨勢。1999年下半年開始,紡織機械行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市場狀況也有所回升,紡織機械產品進口又開始緩慢增長。隨著近幾年紡織行業結構調整逐步顯現成效,以及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國內、國際紡織市場狀況良好,紡織行業又成為國民經濟中的強勢行業,紡織機械產品的進口又出現了持續的上升趨勢。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的進口繼1993年以后,出現了歷史上第2個進口高峰。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額同2001年相比增加100513萬美圓,增長9.99%,增長額與1993/1992年比相差無幾,都超過了10億美圓。這是近10年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說明了加入了WTO,極大地刺激了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紡織企業加快了技術改造,引進了較多
國外先進的加工設備。特別是紡織工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加大了紡織企業的技術引進投資力度,進口額大幅度增長。
從2002年紡織機械進口的產品種類比例來看,各個類別的紡織機械產品進口都有所增加。增長幅度最大的是織造機械,進口額度增長82.18%;其次是氈呢制造整理機械和針織機械,增長都在60%以上;化纖機械進口增長最低,增長了7.71%;其他類別占全部進口金額的比例依次是織造機械26%、印染和后整理機械12%,紡機配件和器材8%,氈呢制造整理機械1%。2002年進口各種機械共37086臺,進口額占全部進口額的四分之一,比2001年增加進口16245抬,增長了78%,進口額9.22億美圓,同比增長了4.16億美圓,增長82%,是進口紡機產品類別增長幅度最大的。其他各類產品進口也都有所增長。按照進口額增長比例,依次是:氈呢制造整理機械增長69%,針織機械66%,印染和后整理機械33%,紡紗機械21%,紡機零配件12%,化纖機械8%。從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絕對增長量10.05億美圓來看各大類產品所占比例,依次是織造機械占40%,針織機械占25%,印染和后整理機械占17%,紡紗機械占10%,化纖機械和紡機零配件各占3%,氈呢制造整理機械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