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一季度紡織行業運行分析
- 今年1-2月我國紡織全行業的生產、出口和利潤依然保持著高位增長態勢。據國家統計局和晦關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個月規模以上企業不變價產值、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3.8%、26,7%,利潤增長81.8%,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23.3%。在3月中下旬舉辦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和針織內衣博覽會上,其供需形勢表現出2003年全行業良好的景氣趨勢。但在一季度的行業形勢中也潛伏著不利因素,特別是3月20日晦灣戰爭爆發后,一些新的不確定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已有所表現。因此,急需行業上下冷靜分析市場走勢和行業存在的問題,統一各方認識,確立重要對策。
影響今年全行業持續高速健康發展的三個主要因素
1、海灣戰爭嚴重制約全球經濟復蘇,對國內紡織出口與生產形成負面影響。隨著伊拉克戰爭爆發,令全球貿易與投資增長推后復蘇,并對國際旅游、航空、保險等領域造成巨大的負面沖擊,使今年世界經濟景氣度下降,對國際紡織服裝市場需求影響較大,競爭將會加劇,貿易保護主義也將進一步抬頭,在3月下旬有些企業的出口訂單已明顯減少,預計二季度出口增速有可能放緩,對全年行業經濟增長制約性增大。如浙江紡織大縣紹興1-3月向中東國家紡織晶出口比去年同期縮減50%。此外,戰爭導致石油價格多輪上漲,僅1-2月進口各種生產化纖的原料(占國內總需求量2/3)的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了
48,925,進口化學纖維價格上漲20.32%,加上國內外經銷商囤積和炒作,使國內的聚酯、化纖乃至織造企業成本加大,化纖企業開工率已從2月底的90%下降到3月底的58%。暴露出我國化纖原料建設滯后的被動局面。
2、國內棉花價格過高,相當一批下游企業難以承受。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棉花價格持續上升,目前329級國內價已達成13400元/噸,比年初上漲21.8%,高于國際棉花A指數約50O-600元,而棉紗價格只比年初上升15.5%,棉布價格只比去年上升10.8%。最近紗布價格進一步下跌,導致紗布企業3月份以來開工不足,庫存增加。雖然經國家調控和進口棉平抑,近來國內棉價有一定回落,但仍落后于棉制品的降價幅度。
3、一般性生產加工能力過速增長,先進生產力發展滯后,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現。2000年以來,我國內需和出口都出現了對紡織工業有利的發展時機,用于技術改造和發展先進加工能力的投資大幅增加,2000-2002年三年僅進口先進紡織機械就達到79億美元,年均增長43.3%,對提高行業國際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必須指出,國內仍有相當多的投資項目采用的是相對落后的設備,如雜牌FA502、FA503細紗機,盲目鋪攤子,擴規模。今年1-2月份行業生產在去年高增長基礎上繼續大幅上升,加大了行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與高檔產品和開發創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些企業創新意識淡薄,技術改造投入微薄,工藝落后,產品單一,高消耗低效益,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加上一些老紡織基地和中西部地區改革調整還有很多困難,使得結構調整的緊迫性更加突出。
扭轉低水平擴張蔓延的勢頭加大先進生產力建設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