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國內進口、出口紡織機械企業的情況分析
現今紡織機械產品進口仍然是國有企業引進最多,為10.39億美圓,占全部進口金額的29.53%,外商獨資企業進口占7.03%,合資企業占17.72%,集體企業占16.35%,私營企業占7.03%,其他機構占0.04%。近幾年,各類紡織企業的紡織機械產品進口都有所增長,但是由于增長幅度不同,紡織機械產品進口的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和紡織工業結構調整,以及所有制結構的變化相一致。近幾年,外商獨資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在紡織機械產品進口增長幅度和所占份額方面發展很快,國有企業、中外 合作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發展趨勢相反。
2002年全國除了西藏外,其他省份都有紡織機械產品進口。浙江省、江蘇省、廣東省、山東省、北京市、福建省和上海市的進口額都在1億美圓以上,名列各省市紡織機械產品進口前7名,占全部進口額的88.32%。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情況還表明,紡織工業發達地區進口活躍,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和福建5省紡織機械產品進口額占全部進口額的78.01%。 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創造了紡織機械行業產品出口歷史的新記錄,出口3.57億美圓,比2001年的2.78億美圓增長了28.54%。1998年以前,紡織機械產品出口額一直徘徊在1億多美圓。從1998年開始,年出口紡織機械產品突破1.5億美圓,出口出現了明顯的增長趨勢。到2002年出口3.57億美圓,比4年前增長了1倍以上,說明了我國紡織機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和改革開放帶來紡織機械企業實力增強的成果。
1、紡織機械產品出口的品種 從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情況看,印染和后整理機械出口增長34.22%,仍然排第一位,占全部出口的31.85%,其中圓、平網印花機增幅最大。紡機零配件的出口增長28.2%,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占全部出口的22.29%。紡紗機械出口負增長6.91%,由第2位下降為第3位,占全部出口的20.76%。纖維預處理機械、并捻機和其他紡紗機械出口增長。針織機械出口增幅最大,增長72.8%,大圓機在出口平均價格上漲35.18%的情況下,出口412臺,出口額增長148.63;其次是化纖機械和氈呢制造整理機械。 印染和后整理機械產品從2001年成為我國紡織機械產品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而且保持著不斷增長的趨勢,使我國紡織機械 產品結構產生了變化。過去,紡紗機械一直是我國紡織機械產品出口的絕對主力產品,而印染和后整理機械逐漸成為出口主力產品,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紡織機械出口的出口結構。同樣,針織機械出口的增長了印染機械一樣,也逐漸形成了我國紡織機械出口的主要產品。紡織機械零配件出口的增長,特別是是國際著名紡織機械制造商購買中國的零配件和器材為其主機配套,都說明了近幾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所取得的成就。 2、紡織機械產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 2002年我國紡織機械產品出口136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的國家和地區有所增加。出口增長幅度較高地區主要是:緬甸、柬埔寨、土耳其、印度、毛里求斯、敘利亞等國家。由于向中國購買配套件、器材或者產品用以配套中國的主機,一些發達國家購買我國的紡織機械產品也有所增加。其中、德國、美國、日本以及比利時等國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我國紡織機械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前幾位為:香港、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臺灣省、土耳其、德國、英國、敘利亞、柬埔寨、韓國、日本、毛里求斯、意大利、法國、俄羅斯。
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達到這20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為3.11億美圓,占全部出口額的87.2%,是我國紡織機械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我國紡織機械產品出口的市場分布主要集中在亞洲,2002年則更加明顯。由于對緬甸、印度、土耳其、敘利亞和柬埔寨等國家出口的增長幅度較大,紡織機械產品出口亞洲占全部出口額的83.82%,出口歐洲的產品進一步增長,達到2700多萬美圓,占全部出口額的7.71%。德國、意大利、法國、俄羅斯、英國和西班牙等國家都超過了200萬美圓,其中德國近1000萬美圓。其他地區雖有個別國家增長,但是所占比例較小。 3、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企業情況 2002 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過企業仍然是最主要的力量。外商獨資企業繼續增長。增長幅度最大的是私營企業、集體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2000年國有企業出口紡織機械產品1.77億美圓,占當年全部出口額的61.10%;2001年減少為55.94%;2002年占48.52%,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由于過去比重大,仍然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外商獨資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近年出口增長很快,私營企業出口增長更為明顯。從出口的情況看,國有企業在化纖機械、紡紗機械和織造機械方面較前幾年雖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著優勢。在針織機械、印染和后整理機械方面,外商獨資企業增長較快,占據主導地位。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產品出口在各大類產品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呈現增長趨勢。 4、2002年各省市紡織機械產品出口情況 在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中,29個省市都有紡織機械產品出口。沿海地區繼續保持出口的增長,廣東省繼2001年排在第一位后,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增長近40%,占全部出口額的305。
江蘇省出口額增長了35.58%,占全部出口近20%,排在第三位。浙江省、山東省出口額增長都愛100%以上,仍然排在第5位、第6位。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天津、福建、山西和湖北10個省市的出口額占全部出口額的96.13%,是我國紡織機械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省紡織機械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反映了近幾年紡織機械行業結構調整的變化,一方面企業改組改制工作做得好,民營經濟比較發達,企業發展很快;另一方面,許多外商獨資企業選擇了這些地區建廠,使這些地區的紡織機械生產發展較快。
2002年我國紡織機械產品進口數量大,進口額高,是10年來增長幅度最高的一年。這種進口的大幅度增長,是紡織工業發展的需要和必然。2002年紡織工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959億元,出口創匯617億美圓,實現利潤達到300億美圓,分別比上年增長15%、14%和24%以上。紡織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刷新歷史記錄。在經歷了許多年嚴重虧損和壓錠重組的巨大困難之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和完善所有制結構,推動紡織工業產業技術進步為中心的任務初見成效,紡織工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情況反映了紡織行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的重要特征。面對這種情況,紡織機械行業要認真研究分析,加快制度更新、體制創新和產品創新,以適應紡織工業發展對高新技術、先進設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