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視點:縫制機械行業蓄勢發展
即將于10月召開的CISMA(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2003的招展工作不但沒有受‘非典’疫情影響,參展盛況還超出了協會的預期。
我國的縫制機械工業已經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既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又有一定國際競爭能力的生產體系。
這次展覽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主動出擊國際市場,實現行業持續發展的一個大動作。
“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主辦的2003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 A2003)將于2003年10 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如期舉行。目前,CISMA2003的招展工作不但沒有受‘非典’疫情影響,反而還超出了協會的預期。”近日,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何燁向記者透露: “許多企業把積蓄了許久的交流愿望都放在了本次展會上,他們將利用這次展會,更大程度地展示自己,并邀請‘多日未見’的國際客戶‘來家坐坐’。”
今年第二季度,由于服裝紡織行業的連帶作用和國際市場上由于疫情而出現諸多限制等因素,我國的縫制機械企業進入了暫時的調整期。業內人士認為,這次展覽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主動出擊國際市場,實現行業持續發展的絕好機會。
被“非典”撞了一下腰
來自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的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縫制機械工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全行業工業總產值約為200億元,同比增長50%;年產量達1375萬臺,創歷史新高;整機出口1126萬臺,行業創匯突破5 億美元;全行業利稅與利潤同比增長52%和94%。在生產快速發展的同時,縫制機械市場發展加快,產品流通規模擴大,多種經濟成分充分競爭、共同發展的行業商貿格局基本形成,隨著營銷手段日趨多樣化,一批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經銷企業正在成長、成熟起來。目前,我國的縫制機械工業已經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既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又有一定國際競爭能力的生產體系。
今春突如其來的SARS,使縫制機械國內市場受到不利影響,突出表現在產品銷售的下降,紡織服裝行業銷售量的減少直接影響了縫制機械的銷售,行業很多銷售網點客流量急劇下降,如北京的縫制設備一條街全部關門歇業,常熟仕德偉縫紉機城的客戶人數減少一半以上。由于廣大企業為了員工的生命安全,盡可能減少出差,所以發貨、收款及維修 等各個環節都不比往常,這些都是企業產品銷售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