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我國棉花進口狀況與后市分析
據海關統計,5月份我國進口棉花12.15萬噸,其中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各占50%。本棉花年度以來(2002年9月-2003年5月),我國已進口棉花47.15萬噸,同比增長1087.4%。其中一般貿易進口19.77萬噸,加工貿易進口27.37萬噸,分別較上年度同期增長2374.3%和577.3%。
本年度以來(2002年9月1日-2003年6月12日),我國累計進口美棉40.36萬噸。據業內人士分析,考慮到自其他棉花產地的進口,到6月中旬我國棉花進口總量應達到50萬噸,這一數字與ICAC的預測基本吻合。
分析本年度我國進口美棉的情況后不難發現,其中出現了兩個密集采購高峰,一個是去年11月到12月中旬,另一個則出現在今年的2-3月份,兩個時段均是國內棉價大幅上漲之際。
根據對1月以來進口棉成交價的觀察發現,盡管自3月以來由于國內棉花價格大幅上漲造成國棉與同等級美棉的價差縮小,甚至一度高于國際棉價,但國際市場高等級棉特別是美國高等級棉價格仍然略高于國內,造成4月以后棉花進口受阻。另外,本年度一般貿易配額已基本用完,加工貿易企業在3-5月份的進口量較大,考慮到非典的不利影響及核銷的問題,不少加工貿易企業5月后也減少訂貨。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今年5-6月份(截止到6月12日)我國只進口成交了美棉2.53萬噸,其中6月6日-12日的周成交量不足295噸。可以說,5月份海關的棉花進口統計只是4月以前訂貨量的反映。6月以后,海關統計的棉花實際進口量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下滑。
對本年度后3個月的進口棉數量,多數業界人士不抱過高期望,其原因一是目前國內外棉價比較接近,我國229級棉整體水平低于美棉而高于西非棉,進口棉缺乏價格優勢;二是受配額限制不大可能出現如3月份一般的購買高峰;三是臨近年度末期,不少用棉企業會考慮到新棉的上市價格而延緩或停止進口。盡管從理論上講,仍有近30萬噸的配額還沒有用,但目前進口的機會并不多。
另有消息稱,美國農業部近期即將調減對棉商的出口補貼,導致美棉8月裝運價格比目前調高3.50美分。這一消息將使中國繼續進口美棉的可能性進一步減少,除非國內棉價大幅上漲的勢頭延續,并高于國際市場整體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