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鵝”找婆家 是作秀還是確有其事?
- 繼美菱電器下嫁給格林柯爾之后,顧雛軍再次成為公眾的熱門人物,事隔不久,格林柯爾再次被媒體提及,只不過此是配角,那就是在小天鵝話語權的爭奪戰中,目前已有媒體下了結論,聲稱小天鵝的買家已定,是南京斯威特集團,但據稱,參與其中爭奪的不僅僅有格林柯爾,也不僅僅有斯威特,甚至連太太藥業的朱保國也躋身其中,那么,小天鵝為何如此暢銷呢? 小天鵝的優勢 小天鵝雖然在去年暴出了業績大冷門,凈利潤一下子虧損了4個億,每股凈虧損1。14元,讓市場吃了一驚,但在一季度季報又報出每股盈利8分錢的報表,如此上下震蕩,既有消除歷史隱患的作用,但也有為吸引下家而故意作出的休克療法。 道理很簡單,巨虧的背后并不是主營業務收入的不佳,而是因為對歷史應收帳款一下子沖銷所致,這樣就可能降低每股凈資產,經過此次巨虧后,每股凈資產就由2001年底的5。48元一下子降到了2002年的3。35元,而我們知道,目前國有股的轉讓最低價就是每股凈資產,因此,每降低一分錢,就意味著買家可以少付數百萬元。因此,小天鵝經過巨虧之后,不僅僅獲得輕裝上陣的評語,而且還減輕了買家的包袱。 更為重要的是,小天鵝的主導產品“小天鵝”牌洗衣機仍然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品牌,在國內洗衣機行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可以講,小天鵝洗衣機說聲打價格戰,相信行業內的其他品牌洗衣機大多會跟著打個寒顫,只能跟著價格戰,由此可見,小天鵝在行業內是價格的引導者,誰把握著小天鵝的話語權,誰就可以對洗衣機行業大模大樣地指手劃腳。 如此的種種優勢,只要放出風來要賣身,相信,會引來無數求鳳者。 是作秀還是確有其事 從目前有關圍繞小天鵝股權轉讓進行報道的媒體來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主流或者稱之為權威的財經媒體,另一類則為地方上的報紙。而兩者的觀點又截然不同,前者以《上海證券報》為代表的一派,該媒體曾發展過文章稱“在國家關于國有資產轉讓的有關政策尚未明朗之前,很難想象無錫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做出決策,出讓小天鵝集團公司的控股權。更何況,小天鵝是上市公司,它的改制方案還要送國資委批準。因此小天鵝收購案現在只可能是某些機構的單相思”。 后者是以人民日報旗下的江南時報為代表,該媒體曾發展過文章稱“記者從可靠渠道獲知,“天鵝肉”已被囊入斯威特的“腹中”,而且還援引了南京斯威特集團宣傳科的石部長的一句語,他稱,斯威特“吞食”小天鵝已成定局,雙方已經達成最后協議,所有的手續正在辦理中。” 由此可見,對于小天鵝的股權轉讓存在著如此巨大的分歧,的確出乎市場的預料,作為局外人,難以對之作出正確判斷,還不如讓當事人出來說一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據小天鵝在7月15日發布的澄清公告稱,“江蘇小天鵝集團有限公司為了使公司更快更好的發展,正在尋求新的機制轉換模式。近期有若干公司如格林科爾、斯威特集團等與公司的控股公司——江蘇小天鵝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方(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進行正常的合作意向性接觸, 但尚未與任何公司簽署意向性協議”。 由此看來,小天鵝的確在尋找新的東家以圖更快更好的發展,也不能排除部分機構在作秀,因為部分機構明知不會成為乘龍快婿,但乘機露個臉混個臉熟的可能性極大。但也并非所有機構在作秀,畢竟在公告中承認在與某些實力機構進行接洽,只不過沒有簽署協議,看來,地方媒體的斷論也存在著問題。 兩點疑問 從目前家電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家電行業目前正處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特點,正在尋求突圍,而突圍有三招,第一招是有著巨大原始積極的企業在向利潤豐厚的行業進軍,比如說春蘭對重型卡車的關愛,再比如說市場傳得沸沸揚揚的美的進軍汽車的傳聞等。第二招就是海爾與長虹模式,先是在家電行業全方面發展,攘括空調、彩電、冰箱所有的黑白電器,然后再向國外拓展。第三招就是賣身,以圖找個有實力的東家,東山再起,小鴨不就與中國重汽聯姻了嗎?!當年的吉諾爾變成了中訊科技,湘中意變成了湖南投資等。所以,小天鵝出現上述任何一招,均未能脫俗,但由此也引來一個疑問,為何小天鵝不能自已突圍,畢竟該公司有著豐厚的家底,為何非要找個民營企業賣掉呢? 另外,還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何目前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一旦談婚論嫁,幾乎均是民營企業呢?有著大批存量資產的國有企業到那里去了?而且目前民營企業是東奔西走,忙于跑馬圈地,構造某某系,僅僅有著十多年發展歷史的民營資金有能力有實力去管理下屬眾多的上市公司嗎?退一步講,如果國有股權是按照市價出售,他們還愿意介入嗎?這恐怕無人愿意應答,但事實擺在這里,格林柯爾買了科龍,又買了美菱,目前又想染指小天鵝,不怕消化不良,目前連大門鼎鼎的德隆對ST中燕都有點束手無策的味道,難道他們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能力還能超過德隆?(編輯: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