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同業公會,在春天里浮出水面
- 對于菀坪力業五金電器廠的現任廠長黃國平來說,一九九八的春節時的往事他一定沒齒難忘,因為其經營的企業不能清償貸款,過年的時候也無法回家,時任菀坪零件機械廠總經理的周平向其伸出了友誼之手,為他提供了人、才、物全方位的支持。不但借給他設備,提供產品樣板,還將自己的技術人員、生產組長派到對方的廠家去,終于幫助他走出了困境,現在的菀坪力業五金電器廠已經扭虧為贏,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而當時距菀坪鎮正式成立以周平為會長的縫紉機零件同業工會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菀坪螺絲廠的廠長黃澤華則是在同業公會成立后,感受到了這個新成立的公會帶給他的實際利益。當時他一直是租別人的廠房進行生產,但是后來這些廠房要拆遷,他準備購買地皮,但是資金不足,企業發展一時舉步為艱。他求助于同業公會,會長周平出面找到了鎮黨委一起協調,由周平提供擔保,幫助黃的企業贏得了信用社的大額貸款。從此菀坪的零件企業都開始感覺到,加入商會能給他們帶來切實的利益。 菀坪的零件同業公會成立于1999年,三年多來,由于角色定位準確,會員精誠合作,運行有序正常,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目前,會員企業達94家,會員企業總資產3.8億元,職工人數3800多人,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上交稅收3200多萬元,有力的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利益博奕催生行業公會 莞坪鎮原來是個典型的農業鎮,30年代出版的《江村經濟》中,菀坪人的同鄉費孝通將吳江一帶的鄉村定義為“熟人社會”,村人彼此沒有秘密可言,打個架四鄰都聽的見,消息流傳的特別快。改革開放后的今天,菀坪以縫紉機零件制造為主導的個體私營經濟迅速崛起、迅速發展,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在十幾個民族,1.58萬人口中,有六千人在從事縫紉機零件和整機的生產,一家之中,父母姐妹兄弟同在一家或幾家零件企業上班是很正常的事情,這里仍然是個“熟人社會”,在生產技術保密方面,一百多家企業仍然和三○年代的“江村經濟”時一樣,沒有秘密可言。一家企業研制出來一個新品種,或是一種新的生產工藝,第二天,全鎮所有的企業就都會生產了。 在這種社會和產業格局中,可以想見,如果沒有一種諸如行業公會這樣的民間自組織形式對行業進行中間協調和行業自律,彼此之間出現產品同質同構,單個企業只從自身的經濟效益考慮,相互之間進行壓價競爭在所難免,零件的價錢必將越賣越賤,服務越做越差。這一惡性循環不僅一圈圈地縮掉了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而且若某個單個企業要走質量之路品牌之路,多半是一條死路。無序競爭直接影響了每一個企業的切身利益,而政府也無法橫加干預企業的商業行為,惡性競爭的最終結果往往就是搞垮一個行業。當地在九十年代中期發生的一件事充分反應了政府在面對這類“家務事”時的無能為力:當時該鎮僅有的兩家箱包企業為了爭奪鎮上的勞力資源,主要是箱包縫制熟練工鬧的不可開交,最后吵到政府尋求解決。為處理這兩個企業的爭執政府出面開了無數次的調解會,動用了幾乎所有的行政、經濟手段,最后還是無法圓滿解決。留在了菀坪九十年代的記憶里,這件事促使當地的政府開始思考解決同類事物的真正法門。行業公會成立以后,則可以從整個行業的效益出發,對內部會員企業予以自律,有效彌補了政府行政力量真空部分,規范了整個菀坪地區的縫紉機零件生產行業。據菀坪鎮黃萬章書記介紹,零件行業公會成立以后,根據各個企業之間的生產特點,由行業公會進行協調,在企業間實行專業分工,每一家專門集中生產一種特色產品,比如在精加工方面有特長的金明機械,就專門作難度較大的異型件。這樣就有效的降低了各企業的生產成本,避免了惡性競爭,由于市場細分合理科學,專業分工配合有序,整個行業內部競爭也良性有序,外地來的客戶,無論由誰接洽都能盡心盡力,招待洽談。自己消化不了的業務,由公會協調至其他會員企業解決;自己不做的,只要菀坪有能力,都積極宣傳介紹,促成交易。在現在的菀坪各個企業之中,甚至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同類生產企業之間,不能相互招人”,這在其他類似產業集中區域,可能是難以想像的。 政府行政權利的不斷讓渡,促成民營企業和政府間的直接對話 與具有半官方性質、出于行業管理需要而組建的行業協會相比,菀坪的零件行業公會逐漸發展為以純粹的商業利益為紐帶、以資本聯盟為形式的新型民間組織。隨著政府行政力量的不斷讓渡和民營企業對行業公會的依賴不斷加強,更大的舞臺空間應該交由類似行會的非政府組織去凸顯民間經濟的活力。 在菀坪,從行業公會的領導成員到會員組成都在表明著它私營企業的自組織身份。會會長周平的名片上,吳江菀坪縫紉機零件同業公會會長的頭銜排在首位,接下來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縫紉機零件企業廠長,則暗示了這位民企老總的多重職責,他既要管理自己開設的兩家公司,也要為公會工作。當行業公會進行招商活動、參加一年一度的CISMA展會,組團到國外或臺灣地區先進企業參觀,他是組織者;企業間出現爭端,他是仲裁者;企業被行政侵權,會長出面奔走是責無旁貸的。 2000年,行業公會會員企業亨達公司因短期資金困難,門前有一條幾十米的路沒有修筑,運輸不方便,影響企業正常經營。公會得知后,積極主動地向鎮領導反應情況,提出了解決的方案,得到了黨委領導的重視,有關部門很快就把路修到了這家公司的門口,為他們解決了困難。 政府在這個行業公會運作過程中,起到的是引導、扶持這樣的服務職能,在行業公會成立以前,單個的零件企業很難找到和政府對話的途徑。公會成立以后,會員企業的問題通過行業公會向上反映,一些重大的難題最后通過公會與政府談判解決,包括因為行業利益而與政府進行政策上的游說,或者處理與別的利益集團的關系。行業公會的內部成員之間,則進行越來越技術化的操作,包括具體交流本行業的信息,為會員企業提供具體的服務等。所以現在的菀坪鎮上,任何一家新成立的零件企業都在心里面算過一筆明帳,最后得出的結論大體都是:在這樣一個人人爭相加入行業公會的季節里,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在一定程度上行業公會,替代了以往政府及半官方協會在行業及區域民營企業治理中的作用。而政府通過合理地利用民間組織的力量,也達到了更加有效地管理一方水土的目的。與菀坪鎮的黨委書記黃萬章的訪談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出當地的政府也非常樂意利用行業公會這種民間經濟組織,因為一旦政府手中有了項目也就多了一條民間引資融資的渠道。通過扶大扶強、放水養魚,當地的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許多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通過行業協會這一“帕類托最優”工具,巧妙的化解于無形,也大大提高了管理政務的效率。菀坪鎮鎮政府正是憑借者自身良好的服務意識,最終使得“零件行業公會”這一新生事物,在春天里浮出了水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