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縫機業欲展宏圖
- 歷史沿革 山東的縫紉機行業是在修理、仿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37年2月青島開設利康商行、泰豐縫紉機器號和信大鐵工廠,專門從事縫紉機的修理、仿造和銷售。由于受德、日、美等國縫紉機傾銷的影響,加之生產設備簡陋、技術工藝落后、資金短缺,未能形成批量生產。新中國建立后,山東省縫紉機制造業得到迅速發展。1952年6月,青島市的德順、泰豐、信大、利康等13家修理銷售縫紉機的廠店,組成了青島聯華縫紉機器制造廠。工廠自產機殼、機架和部分零件,從上海購買部分零件,當年組裝“鷹輪”牌家用縫紉機279架。1963年掖縣五金廠(現掖縣工業縫紉機廠)GJ2-3型草帽機的試制成功,標志著山東省開始生 產工業縫紉機。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后,山東縫紉機行業普遍采用新工藝,從少切削、無切削加工向半自動、自動化方向發展,特別是鑄造、電鍍、烤漆工序,逐步實現了連續化生產。在“三大件”會戰中,各地新建了一批整機廠。1976年至1977年,魯南縫紉機廠、煙臺縫紉機廠、濰坊縫紉機廠、淄博工業縫紉機廠相繼投產。1980年山東縫紉機產量達到459077架,比1975年增長2.4倍,由全國第7位上升為第5位。 1980年之后,山東軍工系統的九七六廠、七三二廠也生產了部分縫紉機。1982年,山東省縫紉機產量達到924174架,由全國第5位立上升為第4位。從1982年下半年開始,全國縫紉杌,市場產大于銷,首內部分廠家因技術等原因在競爭中失利,全行業開始壓縮產量,增加品種,開展了多種經營。 今日發展 近年來,由于山東省政府部門加大了整改力度,有效地整合廠現有資源。在高起點、科學化、法制化的進程中促成了以集群化發展為主的布局調整戰略,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山東省制造業十級換代,井吸引了大批的日韓及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服裝加工制造商前來投資辦廠,使山東省變成了服裝產業“制造大省”。山東省目前有規模的服裝企業近400家,2002年山東服裝總量達10多億件,服裝出口額居全國第五,山東服裝制造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大力帶動了膠東半島逢紉機行業的發展。但是,由于山東各地區服裝業發展的差異.也導致了山東省縫機業發展的不均衡。從山東縫紉機銷售總體情況來看,銷售情況良好的主要集中在青島、煙臺、威海、濰坊等少數幾個地方,麗在濟南、泰安、濟寧等地銷售商普遍反映銷售情況并不如前。在青島,由于輕紡、服飾、食品、飲料工業有傳統優勢,是全國的紡織、化工工業生產基地。而且,青島市政府為了大力發展紡織和服裝工業,新建了規模宏大的紡織工業園、服裝工業園,成為中國重要的集科研、商貿、生產、加工、出口于一體的服裝服飾基地,因而青島的縫紉機行業也特別發達。在青島市內蒙古路上,短短50米路中就有15家縫紉機銷售商店。 青島的縫紉機生產商在山東省占很重要的位置,其中青島電腦刺繡機總廠(青島縫紉機廠)就是我國生產縫制設備的大型骨于支柱企業之一。其生產的“鷹輪牌”多頭電腦刺繡機曾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八五”技術創新優秀項目獎?,F如今,該廠的產品已出口到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乘的產品質量和優良的售后服務深得國內外用戶的好評。青島的其他縫制設備生產廠家如青島茂昌機械廠、青島美昌機械有限公司都是我國生產特種縫制設備機械較有規模的廠家,青島德勝縫紉板業有限公司制造的縫紉機機架、臺板在同行中也有較高的 評價。 近幾年的煙臺市政府在促進民營企業聯合、協作,提高地方經濟整體水平等方面做出的貢獻也較為突出。坐落在煙臺經濟開發區的山東叢林縫制設備有限公司,就是在依托煙臺市政府提供的各項優惠條件下發展壯大起來的企業。他們站在高標準、多樣化、高效率生產的角度,購買了原勝家——日鋼株式會社的20條縫紉機生產及裝配線和加工中心的800多臺設備,并引進世界一流的技術和管理,來創造叢林的產品。 “依托專業化大市場,推進專業化市場建設與發展”這是山東濰坊、淄博地區的縫紉機經銷商普遍講的一句話。在濰坊、淄川,看到的更多是企業為了發展的創新再創新。濰坊百福縫紉設備經營部總經理趙文良先生8月份將在煙臺成立他個人的第二個縫紉機經銷公司。作為通宇工業縫紉機有限公司濰坊、煙臺、威海三區總代理的他對縫紉機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淄川的西園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束小剛先生,不但在縫紉機銷售領域做的有聲有色,更在做特種縫紉機的領域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公司自行生產的分線機更是得到廣大服裝生產廠家的好評。 展望未來 像國內的其他省市一樣,山東縫機業面臨著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和增強發展后勁的問題。進入21世紀,山東縫紉機行業的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結構的矛盾日益突出,山東縫紉機行業的弄潮兒們共同表示,面對日益增加的競爭力度,山東縫紉機行業必將緊緊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緊緊把握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推進縫紉機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提高工業整體競爭力,在調整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推進調整。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行業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各企業部門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共享。加快發展特種縫紉機的研發,加大售后服務的力度,重點提升售后服務整體水平,努力建立健全的現代服務體系。以產業興行業,把生產化與銷售化結合起來,與發展特色生產經營結合起來。根據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同層次,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經濟發展規律辦事,走出跨越發展的新路子。用好扶持政策,加快開放開發步伐,積蓄后勁,培育和形成后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