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縫制設備與進口設備差距仍然明顯
-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世界縫紉機年產量約2300萬臺,2002年我國產量為1375萬臺,占60%,但國產縫制設備存的問題,使其大多只能服務于國內外中低檔、小型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而在大型服裝加工廠,國產機械難覓其蹤。 據業內人士介紹,大公司之所以斥巨資選擇國外生產設備,除了有些出口訂單對加工設備要求使用進口機械之外,國產縫制設備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大型服裝加工企業對國產設備的選擇。 首先是縫跡的差異。國產縫紉設備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很多常規品種技術參數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是,一些專用機械與進口設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比如開袋機和鎖眼機,國產與進口設備在開袋后的平整度,扣眼線跡的工整程度、密度、牢度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越是高檔的服裝品牌對這樣的差異越不能忽視,這就直接影響企業采用國產設備。 其次是設備的穩定性差異。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的穩定性差異一直存在。國產設備耗材易磨損是直接導致設備精度變化明顯、穩定性能差、維護周期短的原因。以前,維修方面國產設備存在著地理上的優勢,但現在國外的生產廠商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對客戶都有定期的維修培訓,使設備維護技術不再是秘密。這樣一來,進口設備的穩定性強、故障率低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有些進口品牌在國內開設了組裝廠,配件的更換問題也迎刃而解了,這使有條件的企業當然更愿意選擇進口的設備。 第三,高科技產品不足。我國的縫紉設備生產企業近幾年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可生產常規品種400余種,盡管如此,與國內服裝生產企業的要求還存在很大距離。國內引進CAD、CAM設計裁剪系統的企業幾乎清一色選用了美國格柏(GERBER)的操作系統。當然格柏的價格也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接受的,但國內公司在這個領域的技術上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這給了格柏公司一個沒有競爭的空間。國產大型設備高科技產品研發能力不足,一些小型專用設備的生產也存在斷檔,這讓那些想支持一下國貨的企業也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