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師的一支“筆”
---------東華大學服裝設計系主任錢欣談設計與縫制設備
由于縫紉機的使用,使得時尚的服裝能夠大批量的生產。但是,在服裝的設計過程中,縫紉機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它們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為此,我們采訪了東華大學服裝設計學院服裝設計系主任——錢欣。
錢欣除了是一位教授服裝設計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服裝設計師。自1986年進入東華執教以來,從未放棄過作為一個服裝設計師的努力和追求。她曾經先后獲得過“日本歧阜世界時裝設計大賽”佳作獎,上海、香港首屆“旭日杯時裝設計大賽”一等獎以及聯合國舉辦的"21世紀世界時裝設計大賽”銀獎等多個國際獎項。她對設計的理念,以及縫紉機的運用頗有見解。 錢欣認為,設計的原意是指“針對一個特定的目標,在計劃的過程中求得一種問題的解決和策略,進而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 但是,設計的任務不僅僅是滿足個人需求,它同時需要兼顧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情感的、審美的需要。這就使得設計帶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個人特點,同時必須考慮生產過程所需要的設備發展情況與功能特點。因為,設備無論是裁剪、縫制還是熨燙,這些設備都是實現設計意圖的一種工具如果對工具的使用情況不了解,就很難對設計效果有一個設想。
對此,她舉例說,如果設計中需要表現出手工線跡,而設計師不知道珠編機能縫出這樣的線跡,或者說設計師不了解不同型號或機型的珠編機對線跡間距、均勻度、平整度的影響,這樣就會很難對設計出來的產品效果有所保證。畢竟服裝設計不是一個虛擬設計,它的使命不但要考慮到美觀而且還要能夠轉化為生產,這就必須要考慮到既能保證效果又有可行性。所以對各種機器的功能就不能是簡單的了解。錢欣很坦率地承認,在對設備的了解程度上,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是遠沒有結構設計師那么了解和有研究。有些結構設計師甚至知道同一機型不同品牌設備之間的差別。從這一點而言,設備對設計效果的實至于設備和設計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錢欣介紹說,那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一方面,設計會推動縫制設備技術的改良甚至花色增多,并造成該機型在流行時段內的旺銷。因為當設計師有了很好的構思被廣大服裝廠商所接受并推行后,他所涉及的相應設備也必須相應跟上,這就會造成一種設備在一段時間內的旺銷。比如,今年流行的三角針機就是替代了原來的密拷機,因為前者用于皮件與布的縫合時,對顏色的差異表現的不明顯,并且線跡間隔更為規律。另一方面,設備的推陳出新也會為設計師帶來新的靈感。比如,對厚薄料兼容性好的縫紉機,就可以同時將裘皮、紗均勻而牢固縫合而不影響美觀,這就會促使設計師大膽采用不同面料的組合來營造新的時尚。
最后,錢欣認為,縫制設備企業要多加強同設計師的聯系。對設計師來說,可以多了解新設備、新動態,如果產生了好的靈感,不是為縫紉機生產商開辟了一個新市場嗎?另外,縫紉機生產商也可以通過跟設計師溝通,了解新的流行趨勢,及早做好旺銷設備的生產準備,不要到時候有市場沒機器,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