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紡機行業高奏凱歌
- ●利潤總額達7.87億元 ●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9.68% ●新品產值達26.13億元 ●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帶動效益增長 2003年上半年紡織機械行業經濟運行情況良好,各項經濟指標較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長。據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對行業內536家紡織機械、紡織器材生產企業的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6月底,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不變價格)138.1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72%;產品銷售收入133.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09%;利潤總額7.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53%。 從上半年紡織機械行業的經濟運行來看,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 生產銷售持續增長 棉紡設備依然旺銷 上半年紡織機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總體保持了逐月增長的發展趨勢。從產品銷售收入看,3月份增長幅度最大,比2月增長近70%,進入4月以后,由于受非典疫情的影響,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仍然增長,但增幅減小。4月比3月增幅為36%,5月比4月增幅為26%,6月比5月增幅為22%。總體上都保持著增長態勢。從1-6月紡織機械產品銷售收入情況看,工業總產值和產品銷售收入反映的情況一致,3月比2月增幅74%,4月比3月增幅為33%,5月比4月增幅為28%,6月比5月增幅為24%。 從產品情況來看,棉紡設備的生產和銷售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長。化纖設備、針織設備以及染整設備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由于主要設備的生產銷售均有所增長,紡織機械專配件、紡織器材和紡織儀器等配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也都有所增長。 貨款回收出現困難 由于非典疫情影響 由于受非典疫情影響,紡織機械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雖有所增長,但從4月底5月初開始出現大量用戶要求延緩合同交貨,甚至出現部分用戶要求解除合同的情況。使原本已經出現的貨款回收慢的問題更加突出。5月份的反映最為明顯。 1-5月全行業應收帳款余額為43.04億元,占產品銷售收入的39.5%,比去年同期增長18%。隨著疫情的緩解,6月份全行業應收帳款余額為42.5億元,占產品銷售收入的31.8%,情況雖略有好轉,但仍應引起紡機企業的高度重視。 產品創新意識增強 新品生產銷售增加 今年上半年紡織機械行業經濟運行的另一特點是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增長幅度較高。據統計,截止到6月底,紡織機械新產品產值完成26.13億元,占全部產值的18.91%,比去年同期增長17.88%。今年是紡織工業的“技術裝備年,紡織機械生產企業近幾年加大了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加快了產品技術創新的步伐。使紡織機械行業呈現出健康發展的態勢。 產品出口繼續增長 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 今年上半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也有所增長。根據紡機協會統計的536家生產企業情況,全部出口交貨值為13.5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9.68%。 在統計的20個生產紡織機械的省市中,有15個省市的紡機產品出口。除重慶市和山東省為負增長外,其他均有所增長。其中增幅較大是河南、湖北、山西和河北,增幅都在100%以上,上海增長84%、廣東增長64%。在產品出口總量方面,廣東第一,從各省市出口情況來看,占全部出口交貨值的27%,之后依次是江蘇、浙江、山東、山西和上海。 從紡織機械產品出口交貨值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來看,全國為10.17%。廣東省最高為92.42%,依次是浙江(11.75%)、山東(9.81%)、福建(8.47%)和江蘇(6.65%)。 各地區生產銷售均增長 江浙占據半壁河山 從紡織機械產品銷售收入的分省情況來看,除重慶市下降3%外,其他省市均有所增長。江西、安徽、天津、湖南的產品銷售收入增長都在80%以上。從產品銷售收入總量方面看,江蘇省33.84億元,占全部產品銷售收入的32.97%,排在第一位,依次是浙江(占全部的20.77%)、山東(占全部的14.24%)、上海(占全部的8.62%)、山西(占全部的6.73%)和河南(占全部的3.34%)。 上半年紡織機械全行業產品銷售率為95.84%。大部分省市產銷率都很高,只有陜西、甘肅較差,產銷率不到80%。 企業管理水平提高 經濟效益穩步增長 今年上半年,紡織機械行業的生產和銷售形勢比較好,紡機企業的管理水平也有明顯的提高。生產和銷售增長的同時,經營管理并沒有放松,各項管理費用的使用也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企業管理水平普遍提高,經濟效益比較好。 紡織機械全行業總資產貢獻率為5.18%。西部地區的紡織機械生產和銷售雖然有所增加,經濟效益較差。其中四川、陜西和甘肅利潤為負增長。 總之,今年上半年紡織機械全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比較好。今年的重點工作是大力加強產品的技術創新工作。許多企業做了很多工作,有的企業不僅從管理制度、創新機制上進行改革,而且從人力、物力方面大膽投入,我們期待著紡織機械產品能盡快縮短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