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廠拿設備吸引員工
與以往那些制約服裝廠發展的傳統因素(如資金、技術)不同的是,近年來在服裝生產發達的地區,因操作工的匱乏所產生的制約正在成為眾多服裝生產企業的心頭之痛。為爭奪熟練操作工,各廠家也是解數盡施,除高薪挖人、緩發工資強留人等方法之外,用高效率的新設備來吸引入也成為廠家提高自身吸引力、留住員工的新手段。 前不久,中國標準縫紉機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范迅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這一新情況的出現必須引起服裝生產廠和設備生產廠的高度重視。它至少說明了一部分服裝企業已經到了一個發展轉折期,滿足工人對效率的需求以及逐步擺脫對于工人的嚴重依賴已經成為對于設備技術性能之外的新要求。” 由于長期在南方市場一線,范迅對于華南地區的服裝與設備市場情況和變化都非常了解。他總結說,服裝操作工的流動性很嚴重,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部分熟練工在幾年的打工生活中,不僅掌握了技術,同時也積累了一部分資金,加之創辦服裝企業的門檻較低,他們往往在時機成熟甚至不太成熟的情況下,回故鄉買幾臺縫紉機自己創業。另外,隨著廣東、福建等地服裝基地的發展,老的服裝廠在發展,新的服裝廠不斷誕生,對操作工的需求越來越大,因為服裝廠與工人間簡單的雇傭關系,就使得一些熟練工為追求更高薪水而不斷跳槽。
從另一方面講,由于時下服裝廠與操作工的薪酬主要是計件制,這使得工人們更愿意流向采用電腦車等效率比較高的車型的企業,為自己增加收入。而設備陳舊的企業則越來越無法吸引工人。他甚至舉例說,在廣東的一家服裝廠,一位鎖邊工就指定要求只用“飛馬”牌包縫機,他的理由僅僅是,這種性能穩定的機器能保證他不出差錯地加工盡可能多的衣服。為保持生產的穩定性與效率,這家廠長只能采納他的建議。而不同企業間出于競爭的要求,更是到處挖人,這也加劇了流動的頻繁性。 在服裝企業低進入障礙無法改變,企業尚無法以企業文化吸引和留住職工的情況下,這種局面將仍會持續甚至惡化。這就迫使一部分先發展起來的服裝企業思考最起碼的兩個問題:如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加凝聚力吸引并留住職工;購置對操作工人依賴性小的高效串、流水線生產設備,以減少人員流動所造成的損失,在成本受到控制的情況下,購置真正既滿足工人需要又提高效率的性價比合適的機器。 基于服裝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這一變化,對于服裝的上游產業——縫制設備生產企業而言,也是一個非常有警惕性的信號。范迅補充說:“盡管在中國呈現著梯度發展的階差局面,同質低價的競爭仍會存在。但是,對于高效率、高質量、集約化程度高的設備需求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以前的服裝企業或許會為了降低成本購買低價質差的產品,但隨著操作工們對設備的主動選擇權的增加,設備企業間的競爭將更體現在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及穩定性上面,這必將促使設備企業致力于建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產品的差異性、質量的穩定性、技術含量、性價比等因素上下工夫。而所有產品都試圖生產、以仿冒低價競爭市場的做法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迫推出競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