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應加強外發加工管理
外發加工業務的增加,對企業的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也帶來一些值得我們必須注意的問題。如果輕視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就有可能逐漸堵塞了自己已經暢通的外貿通道。
目前出口服裝企業外發加工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全過程外發,即由加工點負責從裁剪、縫制、整燙到包裝的所有生產過程,面輔料由發包方提供。這種形式對加工點的技術、設備、管理能力要求較高。二是部分工序外發,即企業在某些工序上不具備加工能力或加工能力不足,需要外發完成,如縫制、鎖眼釘扣、水洗、繡花、印花等。這種形式要求加工點具有一定的專用設備和專業能力。以上兩種形式都被出口服裝企業廣泛采用。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外發加工生產中存在以下不容回避的問題: 相互扯皮、推諉。許多企業在選擇了加工點之后,就直接發單,而未與其簽訂書面合同或協議,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交貨期限、驗收方式等均未作出明確規定。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則相互扯皮、推諉,或以不付款、不交貨相要挾。欲訴諸法律又缺乏證據,最后雙方都受損失。
不能嚴格評估加工點。部分企業對如何選擇、評價加工點,未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準則。有的僅憑對方提供的樣衣來確定,有的憑關系、印象或價格來確定,沒有對加工點的工藝、技術、設備、管理能力及信譽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隨意性較大,最終往往因加工點不能滿足要求而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不能及時交貨。 缺乏控制力。有的企業因人力資源不足缺少跟單人員,有的即使有,但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企業未對跟單過程制定必要的作業指導書,對跟單人員也沒有進行正規培訓和考核,導致跟單人員責任心不強,對加工點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并督促其整改,致使加工點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鑒于上述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改進和加強外發加工的管理工作: 其一,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要建立健全外發加工管理的規章制度。企業應針對外發加工各個環節,以及如何選擇加工點、如何發單、如何跟單、如何驗收等均應作出具體規定,明確參與外發加工管理各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使外發加工管理工作扎扎實實,有板有眼。
其二,建立檔案,定期評價。要認真選擇和評價加工點,應按照ISO9000標準的要求,把加工點作為供方進行有效控制。制定加工點的評價準則。在定點之前,應對其工藝技術水平、設備加工能力、質量保證能力等進行充分調查了解、證實和比較,根據產品特點和要求來選擇合格的加工點。要建立合格供方檔案,記錄其業績,定期評價,以確定是否繼續合作。
其三,自我保護,防止糾紛。在正式發單前,必須與加工點簽訂合同或協議,這既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合同內容應包括:產品的數量、質量要求、加工費用、付款條件、違約責任等。合同簽訂前雙方應就以上內容進行充分溝通,確保理解一致。當產品要求發生更改時,也應及時通知對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外發產品符合規定要求,防止出現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利于雙方長期合作。
其四,定期跟蹤,反復檢查。要加強對加工點的質量控制,選定加工點之后,應委派跟單員對其質量及進度進行控制。跟單員必須具有較強的責任心,熟悉產品工藝和質量要求,并要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跟單員應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進行跟蹤查貨,每單至少查三次,分別為前期、中期和后期。每次查貨均應出具查貨報告,明確需整改的問題和整改要求,并要求雙方簽字確認。
應當看到,近年來,隨著服裝出口量的不斷增加,出口服裝企業間的橫向聯系日益緊密,外發力旺盛成為企業生產的一種重要形式。資料顯示:浙江省某市的出口服裝企業,絕大多數都有外發加工業務,有的外發加工業務量遠遠超過了企業自身的生產量。有的企業由于外發加工管理不善,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今年上半年,該市檢驗檢疫局從出口服裝檢驗查出的3批不合格產品中,發現有兩批是由于外發加工造成的。因此,服裝出口企業應對此引起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以避免毀了自己的品牌,擋住了自己好不容易開辟的出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