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鞋履業踏上康莊大道
波蘭鞋履市場經歷多年危機,終于撥開云霧,看見盈利的曙光。當地鞋履業經過多項影響深遠的改革后,表現轉佳,2003年首季的整體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升1.5%。
波蘭鞋履業經過3年的變革,市場架構得到改善,產品品牌形象更清晰,零售專門連鎖店出現,售賣不同價格檔次的產品。
不過,波蘭本土鞋履銷路仍然疲軟,市面上每5雙鞋履中只有1雙是由本土生產商供應。高檔市場被來自意大利、德國及西班牙的進口品牌雄霸,幸而隨著本土品牌和時裝日益被消費者認識和接受,部分波蘭生產商得以奪回一點市場份額。
至于中價市場,可說是本土生產商爭雄之地。許多由舊日國有企業蛻變而來的新興公司推出新品牌,開始得到一班擁護者支持。
波蘭約30家本土鞋廠銳意在產品價錢、質素和設計方面與進口鞋履競爭,開始贏得消費者歡心。
占有最大市場份額的低檔鞋履,種類甚多,貨源來自本土和海外供應商,不少是在連鎖超市發售,價格可低至每雙10美元。
雖然波蘭鞋履市場總值由3年前的36億美元跌至24億美元,但這主要是業內整頓架構、汰弱留強和產品訂價更具競爭力所致。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生產商更加重視鞋履設計、顏色和產品系列。即使是在量販店出售的鞋履,款式也很不俗,能追上時裝潮流。
據估計,每個波蘭人每年購買大約4雙鞋子,當地市場每年可售出1.2億雙鞋,每雙平均20美元。
可是,波蘭存在龐大的地下鞋履市場,有廠商產銷仿冒名牌款式的產品。一些不法企業銷售未經注冊的產品,從中省下近七成稅款。這些害群之馬不但令鞋業聲譽蒙污,也令合法鞋商承受沉重的減價壓力,利潤受損。(華沙顧問辦事處 EllaSledz)